向援藏人致敬 周鹏程长篇报告文学《藏地心迹》分享会举行

2019-09-30 18:26:23 来源:重庆文艺网

重庆文艺网9月30日18时讯 昨(29)日晚,南滨路华灯初上,位于龙门浩老街的龙门书院灯火璀璨,在长江东水门大桥迷人夜色映衬下周鹏程长篇报告文学《藏地心迹》分享会拉开了帷幕

“今夜,我想和眼泪谈谈,这些眼泪,有汗水的颗粒,有蒿草的液汁,有卑微的身姿,有孤阵的雁鸣,有独狼的长嚎......”随着青年作家张艺、泣梅的朗诵,前来观听分享会的人们开始沉浸在诗的意境中。

蒋登科

《今夜,我想和眼泪谈谈》这首诗是第八批援藏干部黎勇写的,像这样的诗、这样的故事都被写进了一本报告文学书里,它就是《藏地心迹》。

在新中国70华诞来临之际,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与龙门书院共同举办报告文学《藏地心迹》分享会活动,既是给重庆文学界增光添彩,更是给伟大祖国献礼,来自我市医疗、教育、党务、文学、新闻等各界激动的人们倾情演绎了这一夜南滨路无眠、这一夜龙门浩老街精彩纷呈!

诗歌朗诵揭开分享会的序幕后,主持人蒋登科教授在热烈的掌声中健步登场,这位大家十分尊敬和喜爱的文学评论家一上场就调动起大家的情绪,展开了中肯精到的点评。他认为《藏地心迹》是一本有高度的、有温度的、有厚度的、有情怀的书,写出了我们时代的正能量,写出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写出了对重庆援藏工作队的敬意。

在热烈的气氛中,优秀援藏干部江世洪、李飞、马颖、李兴贵、黄智勇、杨雪梅 、许俊霞、刘波等分别讲述了自己的援藏经历和体会。他们感人的故事引起在场人的强烈的共鸣,大家都深深地体会到了重庆援藏干部群体,都是抱着舍小家顾大家,建设边疆、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操,克服了身体上、心理上、语言上的多种困难,给昌都地区带来了先进的设备、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理念,极大地推动了昌都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为西藏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所取得的业绩,正是对国家援藏政策初衷的最好诠释和生动展现。

谈到《藏地心迹》,南岸区党校干部李飞说:“因为深入,所以生动;因为真实,所以真情;因为精细,所以精彩。在寒冷的冬天,在茫茫雪域高原,作家周鹏程只身一人到西藏昌都深入采访了200多名援藏干部及当地干部群众,包括教育、医疗组团、专技、党政和察雅、类乌齐、芒康三县。时间长达一个月。在此期间,他以扎根人民为己任,走遍昌都,对援藏工作的难度、力度、深度感同身受。他白天深入援藏干部中间,晚上则花费几个小时在电脑上进行记录,收集了大量一手、独家的素材。回渝后,他因为“高反”生病,住院15天,出院后吃中药28副,他带病他关门3个月在农村完成创作,这种职业精神令人敬佩。”

晚上9时许,第八批援藏干部中年龄最大的,被重庆援藏领队称为“定海神针”的重医附二院马颖教授出场了。他一出现,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因为大家都听过他的故事,都喜欢他声情并茂的朗诵。“也有花好月圆,不过是雪域高原上仰望星空的思念,也有豪情万丈,好比蓝天雄鹰穿云扒雾的利剑,达因卡,一群援藏英雄的家园......”在很多场合,在场的援藏人都听过他激情的朗诵,都听过他磁性的声音。今夜他依然朗诵《写给达因卡的兄弟姐妹们》。这是一首反映重庆教育和医疗援藏人在驻地达因卡生活情况的诗歌,是《藏地心迹》作者周鹏程在昌都采访时到达因卡与援藏人接触后即兴创作的。

接下来,周鹏程分享了《藏地心迹》写作历程,在采访中,他遇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在他的写作中不断浮现,常常感动得热泪盈眶、有时甚至写得泪流满面。他说,他也是第一次去西藏,也是第一次翻越4000米以上的雪山。到西藏去,他才发现人生还有很多第一次。也许,这就是人们对西藏这片人类最后的净土的向往吧。除了蓝天白云,雪山草地,还有漫山遍野的牛羊,这也许是每个人都能见到的西藏。而当你再进一步靠近西藏时,你会发现西藏更有细微的美、端庄的美!

“当我们的采访车夜晚在4000米的红拉上山上爆胎的时候,只是一个电话,县城的修车工很快飞奔而来,修好车,分文不收;当我们风雪之夜赶到曲孜卡,盐井中学的援藏老师不顾寒冷与我们交流;当我回到重庆几个月后,还能在微信里愉快地听到西藏的朋友传来的马颖教授朗诵《写给达因卡的兄弟姐妹们》的声音;当察雅县的几位队友知道我采访他们那一天是我的生日,晚餐时悄悄给我准备了蛋糕......这是雪域情,这是一辈子的战友情!我虽然只在西藏采访了28天,但是对昌都的记忆却是永远的。”他深情地说。

诗人石春雷现场赋诗:龙门老街不夜天,藏地心迹史浩然。援藏情系家国事,雪域两江一线连。书中故事星辰璨,大爱无疆责任牵。鹏程万里抒心迹,长空铸魂天地间。

承办这次分享会的龙门书院负责人山谷老师说,虽然本次分享会不是高大上,但是参加者,包括蒋登科、胡万俊、吕杭、李君、王淋、杨平、施迎合 、王达政、石春雷、谭词发、张艺、王景云、刘光敏、泣梅、杨翠、李佳骏、李飞、马颖、李兴贵、黄智勇、杨雪梅、许俊霞、刘波 、廖庆、吴统超、祝楠、杨国庆、刘庆斌、潘克武、李书霞、刘继、潘锋、张玉、段吉荣、陶永国、王雄、刘雪松、李群山、郑毅林、甘立兵、张少波、张冬、赵铭、高伟、刘潮、姚平等等在内的50多名作家、诗人、援藏干部和文学爱好者,足见这个分享会的影响力和含金量。

电视台采访作者周鹏程(右)

参加分享会的所有人都进一步加深了对援藏干部的认识和了解,许多人表示有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听了援藏人的故事,看了《藏地心迹》后都情不自禁地向援藏人致敬。

分享会在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国》嘹亮的歌声中徐徐落下帷幕。

相关链接——---

创作过程----作者周鹏程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新诗学会副会长。出版著作有《花开的声音》《迷雾城》《旧年的雪》《青春踏歌》《永远的影子》,在《诗刊》《诗选刊》《星星》《四川文学》《散文诗》《延河》《青年作家》《中国报告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若干。

2018年10月,作者受市作协派遣,到西藏昌都深入采访援藏干部及当地干部群众,时间长达一个月。在此期间,他创作的诗歌《写给达因卡的兄弟姐妹们》在《重庆晚报》发表,诗歌《翻越朱角拉山》被《岁月》杂志登载。回渝后,作者于2019年2月完成作品初稿。字数约35万,图片70多幅,完整、深入、真实地再现了重庆援藏干部在西藏的工作与生活。

主要目录----《藏地心迹》为报告文学作品,400多页,全彩印刷,包括“序章:西藏,一生的牵挂”、“巍峨雪山上有一种精神在昂扬绽放”、“达因卡比海平面高出三千米”、“在时光的长河里,慢慢靠近你”、“雪域丹心写忠诚”、“茶马古道飘扬青春之歌”、“那一朵朵白云,那一座座雪山”、“千年盐田的苍茫诉说”、“后记:西藏,我们再出发”等章节,配以精美的照片,鲜活地反映了200多名援藏干部及当地干部群众的工作与生活,涉及教育、医疗组团、专技、党政等领域,真实地反映了“渝昌”深情,汉藏同心建设美丽昌都的感天动地的大国情怀。

作品特点---

讴歌新时代 唱响主旋律

作品通过讲述重庆第八批援藏队员的真实故事,反映了国家政策和大国情怀,体现了党和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心,宣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能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较大的引领作用。

人物群像高尚鲜活 援藏故事真实感人

作品以人物为叙事线索逐个展开,先从昌都市的援藏队员开始,然后再描写昌都市下各区县的援藏队员,分别讲述了医疗、教育、政务、后勤等各个岗位上援藏队员的真实援藏故事。在每一个小故事中,作者着重刻画他们身上的那种政治觉悟高、实干能力强、幽默乐观、积极进取,不畏艰险,不谋私利,一心一意为祖国的边疆和边疆人民努力奋斗的可贵品质,展现了一个高尚鲜活的“援藏人物群像”。

全彩印刷 图文并茂 直观震撼

《藏地心迹》收入了70多幅照片。这些精美的图片,或将西藏独特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展露无遗,或将援藏干部的工作与生活原貌呈现,它们和作者优美的文字完美搭配,带给心灵的冲击更直观,更震撼,让读者在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受到高尚精神的熏陶和洗礼。

 (文/段吉荣)

主管: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 主办: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重庆市作家协会、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6 www.cqweny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11000637号-21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