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杂技“梦”旅人——重庆杂技表演艺术家陈涛的人生“四重奏”

2019-09-23 17:40:00 来源:重庆文艺网

http://livecdn.cqnews.net//vod1/2724/2019-9/23/1909230454284065_362568_mp4/1909230454284065_362568_13866_1280_720_1500.mp4/tzwj_video.m3u8

前言:

在这个象征收获的秋天,我们开始了一场行走。

我们穿梭在全市各大专业院团和各个剧场之间,通过和声乐、曲艺、文学、文史、杂技等领域专家的深入交谈,追寻重庆文艺事业和新中国共同成长的光辉历程,努力还原在共和国70年的壮阔发展史诗中,重庆文艺事业砥砺前行的闪光轨迹,再一次印证在大历史的天空下,个体命运和家国命运的辩证关系。

今天,就请各位网友随着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的脚步,一起聆听文艺大咖们的故事——

9月16日清晨,渝中区观音岩中山一支路。

深秋的微风迎面扑来,让人略感一丝凉意。清透如洗的碧空中,初升的太阳放射出温柔的光,透过轻轨站前黄桷树杈,给道旁一栋并不起眼的四层灰色老楼镀上了一层金边。

阳光下,老楼门牌上,“重庆杂技艺术团排演厅”十个大字格外醒目。

老楼走廊上,传来了一串脚步声,那声音厚重、稳健,却又如鼓点般紧凑。

重庆杂技艺术团团长陈涛

来到排练厅,脚步声停了下来。

排练厅门口,出现了一位身着衬衣、西裤的中年男人。

他安静地注视着排练厅里正在晨练的杂技演员,不时插话指点他们两句。

这个男人,就是重庆市杂技艺术团团长陈涛。

在过去31年的人生旅途中,陈涛的生命随着重庆杂技事业的发展一路延展,其间带领杂技团斩获了一系列殊荣。

从学员到演员再到团长,陈涛的人生就像一首关于梦想的“交响乐”。

2003年出访澳大利亚巡演合影

第一乐章:“梦”之萦绕

——初识不知其意,再遇已是逐梦人。 

爱上杂技,陈涛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家庭影响。

陈涛的伯父是杂技团乐队指挥、伯母是顶技演员。由于亲属是杂技团工作者,他很小就接触了杂技,甚至有长期在杂技团寄宿的经历。

在寄宿的日子里,他经常出没在训练场,和演员们一起嬉戏说笑,也看着他们训练。每当看到演员训练惊险动作时,陈涛都会觉得惊心动魄。

久而久之,杂技演员们刻苦、执着的精神,渐渐印在了陈涛心间,也让懵懂少年生出了一个梦想——有朝一日,也能像那些哥哥姐姐一样,背悬钢丝在空中“翱翔”,头顶转碟在舞台上腾挪……

1987年,重庆杂技艺术团举办了两期业余培训班,吸引了数千人参与。年仅9岁的陈涛也报了名,顺利成为进入业余培训班的80多人之一。

陈涛演出期间的留影

培训艰苦、枯燥而寂寞,但不服输的陈涛一直没有退缩。其间,他展现出的惊人爆发力和协调力,也得到了老师的认可。

1988年9月,重庆杂技艺术团从培训班招收了30余名学员,陈涛也顺利入选。

为期6年的专业培训随即展开。

进入学生队后,陈涛的爆发力和协调能力在学员队中脱颖而出。他主功力量类和跟斗类的训练,其中一个角色就是“当尖”(高空危险角色)——在距离地面5米的高空不带任何保险绳,完成高难度空中动作。

对陈涛来说,这些困难并不能让他退缩。

在基本功训练期间,除了每天老师安排的规定动作以外,陈涛总会加练动作。通过不断的熟悉巩固,让他能够很快进入下一个动作的训练。

“学习过后就要巩固,光掌握还不够,需要形成一种‘条件反射’,以超乎寻常的熟悉帮助自己发挥出最好的表演水平。”陈涛的一句话点出了每一位杂技初学学员的心声。

长期刻苦坚持让他成长迅速,很快成为学员队副队长。此后,他带领着同伴朝着杂技梦一路前行。1994年,长达6年的基础训练结束,25名学员队员经过考核进入演员队。

离杂技梦,陈涛又近了一步。 

第二乐章:“梦”之初战

——台下砺剑五度寒暑,只为登台“绽放”一刻 。

重庆杂技艺术团成立于1951年,是中国著名杂技团之一。成立初期,重庆杂技艺术团创作了许多如“顶竿”、“蹬技”、“舞流星”等优秀杂技和魔术节目,一度享誉全国。

但好景并不长,重庆杂技艺术团随后陷入了一个漫长的低谷期,在全国性比赛中无一获奖。

上世纪70年代,全国杂技院团发展迅猛。面对重重困境,重庆杂技艺术团一直在寻求突破口,走出困境。

1988年选拔的这批“新兵”,也由此被寄予了厚望。

1992年,重庆杂技艺术团发出公告,出征1993年9月国家文化部在贵州遵义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新苗杯杂技比赛。

1993年9月“爬杆”节目在遵义举行的第二届全国杂技“新苗杯”比赛中获银奖

听到消息,当时还在学员期的陈涛很是兴奋,同时也感到了极大压力。

“这一仗关系着我们团在全国的声誉,一定要打好!”陈涛说。

为了打好这场翻身仗,陈涛和年轻的队友们肩负着全团的希望,进行了为期一年的集训。

肩负的使命、责任的压力、高强度的训练......回想起那段时光,陈涛至今印象非常深刻。

清晨日出的朝霞、傍晚日落的晚霞,晚上透过训练房玻璃窗折射的皎洁月光,日复一日,这些景象成了学员们一天里最美好的回忆。

1993年春节期间,重庆杂技艺术团接到了前往马来西亚巡演的任务,对于新学员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登台的机会,也是熟悉舞台的最佳机会。学员队踏上了为期三个月的巡演旅程,这也是他们这批学员首次出国登台演出。

“聚光灯下,静谧的舞台等待着演员们大放异彩;台下的观众闻声赶来,等待着欣赏一场实力的对抗。”1993年9月,第二届全国“新苗杯”杂技比赛在遵义如期开展,来自全国各地杂技队伍集聚此地,展开了一场大秀“技”。此次参赛,重庆杂技艺术团带去了《舞流星》《晃板翘碗》《蹬人》《爬杆》四个节目。

对于陈涛来说,走上全国杂技舞台即是他艺术生涯的一道坎,也是他一直追求的梦,而这个梦似乎因为肩负着重振杂技团的责任而更加沉重。

这一切,都更加坚定了他们夺取胜利的决心。

经过两场竞赛,重庆杂技艺术团在第二届新苗杯上取得了一金两银一铜的好成绩,同时也实现了该团历史上金奖“零”的突破。以陈涛为首的88级学员交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彻底打了一场翻身仗,让重庆杂技的声音再次响彻全国。

“站上颁奖舞台的一刻,我觉得,五年的努力很值得!”陈涛说。 

2004年赴日本演出

第三乐章:“梦”之传扬

——扬帆出海,带着重庆杂技闯入国际市场。 

1994年,法国巴黎,第八届“未来世界”国际杂技比赛拉开战幕。

重庆杂技艺术团选送的原创节目《舞流星》首次参赛,并获得该项赛事唯一金奖。

通过这次比赛,世界认识了重庆杂技。

经过1993年第二届全国“新苗杯”杂技比赛后,重庆杂技艺术团1988级学员队受到了全国瞩目,在1994年到1997年,这批“新军”连续4年被文化部派遣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大赛,在国际舞台上屡获佳绩,也让发达国家的演出商看到了重庆杂技艺术团潜在的商业价值。

“好的艺术作品,如何才能产生商业价值?”陈涛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他的回答是:不能一味地“等、靠、要”,而要主动出击、自寻出路,让精品焕发出应有的价值。

2000年,重庆杂技艺术团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决定带着原创节目出去闯一闯。

在陈涛的带领下,他们首先来到日本。“初入日本市场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观众喜欢什么,于是我们只是演一些小节目,但并没有站住脚跟。”陈涛回忆。

由于不熟悉国际文化市场规则,重庆杂技艺术团“走出去”初战不利。

为了打开局面,重庆杂技艺术团积极与日本演出商进行洽谈,了解市场需求,根据日本观众的喜好,对剧目做了细致调整,慢慢打开了市场。

陈涛带队演出时与著名艺术家合影

旗开得胜之后,重庆杂技艺术团将视野投向了更加高端的欧美市场,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2006年,时任重庆杂技艺术团副团长的陈涛有了新的想法——为了满足国外市场需求,经团队协商创排了改编自格林童话的大型情景童话杂技剧《红舞鞋》,这部既有东方元素又有西方故事背景的杂技剧一经问世,就深得演出商的青睐。

随着时代的进步,简单的杂技节目已经不能满足市场所需。为了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抓住观众的兴趣,2009年,重庆杂技艺术团又专门为国外市场创排了杂技剧《花木兰》。当这部融合了杂技、皮影、武术、变脸等多种民族艺术元素剧目呈现在国外观众面前时,国外观众被彻底征服了。

凭借《花木兰》,重庆杂技艺术团在欧美主流演艺市场站稳了脚跟。

随着《红舞鞋》《花木兰》的成功,重庆杂技艺术团撬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也将重庆杂技艺术带上了新的舞台,两部剧目也创造了多项演出纪录,荣获了国内多项文化大奖。

而这,也应证了陈涛和同事们“走出去”策略的正确。

“一味‘等、靠、要’是没有出路的,要转变观念,善于洞察市场变化,在市场经济中求生存,求发展。”陈涛说,虽然当时开拓市场的剧目只有两部,但是把每一部剧都打磨成观众喜欢的精品,就能够久演不衰。

什么是精品?对陈涛而言,精品就是要靠市场来检验,是观众能够看到、能够认可的作品。 

第四乐章:“梦”之延展

——拓展创新,带领魔术打响翻身仗。 

时代在变化,科技在进步,观众的欣赏水平也在发生转变。

面对不断变化的需求,如何才能让传统杂技艺术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成为重庆杂技艺术团团长之后,陈涛陷入了深深的思考。2012年,陈涛履新重庆杂技艺术团团长。

上任之初,他做了一个重大决定:“重振魔术。”

当时,这个决定在杂技团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重庆杂技艺术团魔术节目《伞丛扇影》包揽IBM国际魔术大赛金牌、金奖、最受欢迎奖三大奖项

在重庆杂技艺术团成立初期,该团魔术曾有过一段高光时刻,但在上世纪70年代后魔术演员队伍“断代”问题突出,甚至一度出现没有魔术演员的“囧境”。

陈涛决定彻底补上这一“缺口”。

2013年初,第九届全国杂技比赛将在重庆举行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这次比赛也是《中国杂技艺术振兴规划》出台后举办的第一个全国比赛。

陈涛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天赐良机。

为了重振魔术事业,重庆杂技艺术团返聘了已经退休的魔术演员周昌容,让她挑起魔术队队长的担子,试图以这位老将领衔寻找突破口。

周昌容回归之后,立即就为参赛筹划了魔术新节目《伞丛扇影》。

另一个棘手问题随之浮现——魔术演员哪里来?

面临着无演员的囧境,重庆杂技艺术团大胆尝试——那就让杂技演员转型学魔术吧!对于零基础的杂技演员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当时还是杂技演员的王雅琴、刘盈盈怎么也没想到,她们会被选中“转行”,接下了魔术这个艰巨任务。

一场艰辛而又充满激情的“奇幻”之旅,由此在姐妹俩面前展开。

在魔术设计师刘树正和队长周昌容指导下,姐妹俩成长迅速,完成了从优秀杂技演员向优秀魔术演员的转型。2013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杂技比赛如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43个院团的51个杂技、魔术节目汇聚重庆,展开一场“技”的较量。

经过六天的比赛,重庆杂技艺术团《梦》荣获杂技组金奖,魔术《伞丛扇影》荣获魔术组金奖、编导奖、表演奖。

重庆杂技艺术团也由此成为全国杂技比赛有史以来第一个获得“双料金奖”的院团。这让重庆杂技艺术团声名鹊起——2014年12月,《伞丛扇影》荣获中国顶级魔术赛事——“中国好魔术”全国魔王争霸赛暨国际大魔术师杯邀请赛国际组金奖。

2018年7月,经过反复的打磨、修改,在美国举行的IBM国际魔术大赛上,重庆杂技艺术团包揽金牌、金奖、最受欢迎奖三大奖项,在国际舞台上实现大满贯,打破了该项赛事自1922年以来无一团队包揽三个金奖的记录。

李南江荣获第十届中国杂技金菊奖

2018年10月,第十届中国杂技金菊奖比赛在深圳举办,由该团李南江担任主演的魔术《幻影飞鸽》荣获了第十届中国杂技金菊奖金奖,打破了重庆杂技艺术团建团67年来金菊奖“零”的突破。

……

捷报频传之际,陈涛的梦想再次达成——重庆杂技艺术团的魔术“短板”成功变成了“长项”。

2018年8月,西部唯一的国际马戏城——重庆国际马戏城建成投用。

这对重庆杂技艺术团来说,又是一个莫大的惊喜。而陈涛,也有了一个更大的梦想——

在陈涛规划的蓝图中,这座马戏城将逐步打造成为重庆文旅融合的新名片,连接世界的宣传窗口,结合重庆南滨路的地理位置,逐渐形成一个集杂技、魔术、马戏为主的文化产业园。

今年9月,重庆杂技艺术团再次面向社会招收了30名杂技新学员。

“就像当年院团培养我一样,把他们培养成才,现在也成了我的目标。”看着这批“新兵”,陈涛忽然有了一种岁月倒流的“错觉”。

  重庆文艺网首席记者 陈发源 

(本文图片由重庆杂技艺术团提供)

主管: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 主办: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重庆市作家协会、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6 www.cqweny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11000637号-21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