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凌泽欣
关于邻韵的运用,诗律学家研究认为,可在绝句或律诗某首的首句或尾句之中一句押邻韵。被用的这个“邻韵”有个雅称,叫作“孤雁”。首句押邻韵的称为“孤雁入群”,尾句押邻韵的称为“孤雁出群”。但要求不在同一首诗中的首句和尾句同时押用邻韵。“孤雁格”亦不视为邻韵通押,只视为押韵的变体。在发表“孤雁格”诗的时候也无须刻意在诗题后标注某格某格,前人认为这种邻韵的运用很正常,无须特别在意。也见有少数诗人将“格”直接写在诗的题目中,似增雅趣。
不视为邻韵通押的律诗变格还有辘轳韵格,进退韵格,葫芦韵格这三种特定的格式:
一、辘轳韵格,又称“双入双出”格。在首句不入韵式的八句四韵律诗中(也有首句入韵式的),第一联、第二联押甲韵,第三联、第四联押乙韵,其甲、乙韵互为邻韵,成双出双入之势。
二、进退韵格,又称“交叉韵”格。在首句不入韵式的八句四韵律诗中(也有首句入韵式的),第一联、第三联押甲韵,第二联、第四联押乙韵,其甲、乙韵互为邻韵,成一进一退之势。
三、葫芦韵格。在首句不入韵式的八句四韵律诗中(也有首句入韵式的),第一联押甲韵,第二联、第三联、第四联押乙韵,其甲、乙韵互为邻韵。或第一联押窄韵,第二联、第三联、第四联押宽韵。头小肚大,呈葫芦状。
上述所谓的“孤雁格”“辘轳韵格”“进退韵格”“葫芦韵格”押用邻韵,唐代已有,宋成时尚,今人亦用。
迄今为止,除上述邻韵运用格式已有命名之外,其他邻韵通压的诗,不见诗律学界有人命名。
举例佐证如下:
五言绝句:
读曲歌
张 祜
不见心相许,徒云脚漫勤。(上平声12文)
摘荷空摘叶,是底采莲人。(上平声11真)
卢山五咏其四三泉
苏 轼
皎皎岩下泉,无人还自洁。(入声9屑)
不用比三星,清光同一月。(入声6月)
七言绝句:
闻 莺
杨万里
晓寒顾影惜金衣,(上平声5微)
着意听时不肯啼。(上平声8齐)
飞入柳阴深处去,数声只有落花知。(上平声4支)
次韵答宝觉
苏 轼
芒鞋竹杖布行缠,(下平声1先)
遮莫千山更万山。(上平声15删)
从来无脚不解滑,谁信石头行路难。(上平声14寒)
风水洞闻二禽
苏 轼
林外一声青竹笋,坐间半醉白头翁。(上平声1东)
春山最好不归去,惭愧春禽解劝侬。(上平声2冬)
雪诗八首 其七
苏 轼
高下横斜薄又浓,(上平声2冬)
破窗疏户苦相攻。(上平声1东)
莫言造物浑无意,好丑都来失旧容。(上平声2冬)
送竹香炉
苏 轼
枯槁形骸惟见耳,凋残鬓发只留须。(上平声7虞)
平生大节堪为底,今日灰心始见渠。(上平声6鱼)
无题二首 其一
鲁 迅
故乡黯黯锁玄云,(上平声12文)
遥夜迢迢隔上春。(上平声12真)
岁暮何堪再惆怅,且持卮酒食河豚。(上平声13元)
五言律诗:
雨 晴
杜 甫
天水秋云薄,从西万里风。(上平声1东)
今朝好晴景,久雨不妨农。(上平声2冬)
塞柳行疏翠,山梨结小红。(上平声1东)
胡茄楼上发,一雁入高空。(上平声1东)
荆州十首其八
苏 轼
江水深成窟,潜鱼大似犀。 (上平声8齐)
赤鳞如琥珀,老枕胜玻璃。(上平声4支)
上客举雕俎,佳人摇翠篦。(上平声8齐)
登庖更作器,何以免屠刲。(上平声8齐)
七言律诗:
长 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上平声14寒)
万水千山只等闲。(上平声15刪)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上平声14寒)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上平声14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上平声15刪)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锺山风雨起苍黄,(下平声7阳)
百万雄师过大江。(上平声3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下平声7阳)
宜将余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下平声7阳)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下平声7阳)
答友人
毛泽东
九嶷山上白云飞,(上平声5微)
帝子乘风下翠微。(上平声5微)
班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上平声5微)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上平声4支)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上平声5微)
吊罗荣桓同志
毛泽东
记得当年草上飞,(上平声5微)
红军队里每相违。(上平声5微)
长征不是难堪日,锦战方为大问题。(上平声上8齐)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上平声5微)
今君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上平声4支)
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郭沫若
人妖颠倒是非淆,(下平声3肴)
对敌慈悲对友刁。(下平声2萧)
咒念金箍闻万遍,精逃白骨累三遭。(下平声4豪)
千刀当剐唐僧肉,一拔何亏大圣毛。(下平声4豪)
教育及时堪赞赏,猪犹智慧胜愚曹。(下平声4豪)
次韵子由以诗见报编礼公,借雷琴,记旧曲
苏 轼
琴上遗声久不弹,(上平声14寒)
琴中古义本长存。(上平声13元)
苦心欲记常迷旧,信指如归自著痕。(上平声13元)
应有仙人依树听,空教瘦鹤舞风骞。(下平声1先)
谁知千里溪堂夜,时引惊猿撼竹轩。(上平声13元)
溪堂留题
苏 轼
三径萦回草树蒙,(上平声1东)
忽惊初日上千峰。(下平声2冬)
平湖种稻如西蜀,高阁连云似渚宫。(上平声1东)
残雪照山光耿耿,轻冰笼水暗溶溶。(下平声2冬)
溪边野鹤冲人起,飞入南山第几重。(下平声2冬)
洞霄宫居六
苏 轼
上帝高居悯世顽,(上平声15删)
故留琼馆在凡间。(上平声15删)
青山九锁不易到,作者七人相对闲。(上平声15删)
庭下流泉翠蛟舞,洞中飞鼠白鸦翻。(上平声13元)
长松怪石宜霜鬓,不用金丹苦驻颜。(上平声15删平)
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五首 其一
苏 轼
从来直道不辜身,(上平声11真)
得向西湖两过春。(上平声11真)
沂上已成曾点服,泮宫初采鲁侯芹。(上平声12文)
休惊岁岁年年貌,且对朝朝暮暮人。(上平声11真)
细雨晴时一百六,画船鼍鼓莫违民。(上平声11十真)
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五首 其四
苏 轼
国艳夭娆酒半酣,(下平声13覃)
去年同赏寄僧檐。(下平声14盐)
但知扑扑晴香软,谁见森森晓态岩。(下平声15咸)
谷雨共惊无几日,蜜蜂未许辄先甜。(下平声14盐)
应须火急回征棹,一片辞枝可得黏。(下平声14盐)
苏潜圣挽词
苏 轼
妙龄驰誉百夫雄,(上平声一东)
晚节忘怀大隐中。(上平声1东)
悃愊无华真汉吏,文章尔雅称吾宗。(上平声2冬)
趋时肯负平生志,有子还应不死同。(上平声1东)
惟我闲思十年事,数行老泪寄西风。(上平声1东)
闻洮西捷报
苏 轼
汉家将军一丈佛,诏赐天池八尺龙。(上平声2冬)
露布朝驰玉关塞,捷烽夜到甘泉宫。(上平声1东)
似闻指挥筑上郡,已觉谈笑无西戎。(上平声1东)
放臣不见天颜喜,但惊草木回春容。(上平声2冬)
与欧育等六人饮酒
苏 轼
忽惊春色二分空,(上平声1东)
且看樽前半丈红。(上平声1东)
苦战知君便白羽,倦游怜我忆黄封。(下平声2冬)
年来齿发老未老,此去江淮东复东。(上平声1东)
记取六人相会处,引杯看剑坐生风。(上平声1东)
次韵张昌言喜雨
苏 轼
千里黄流失故居,(上平声6鱼)
年来赤地到青徐。(上平声6鱼)
遥闻争诵十行诏,无异亲巡六尺舆。(上平声6鱼)
精贯天人一言足,云兴岳渎万灵趋。(上平声7虞)
爱君谁似元和老,贺雨诗成即谏书。(上平声6鱼)
汲江煎茶
苏 轼
活水还须活火烹,(下平声8庚)
自临钓石取深清。(下平声8庚)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下平声9青)
茶雨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上平声8庚)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上平声8庚)
王氏生日致语口号
苏 轼
罗浮山下已三春,(上平声11真)
松笋穿阶昼掩门。(上平声13元)
太白犹逃水仙洞,紫箫来问玉华君。(上平声12文)
天容水色聊同夜,发泽肤光自鉴人。(上平声11真)
万户春风为子寿,坐看沧海起扬尘。(上平声11真)
奉酬仲闵食新面汤饼,仍闻籴麦甚盛,因以戏之
苏 轼
初见煌煌秀两岐,(上平声4支)
俄惊落硙雪霏霏。(上平声5微)
可烦都尉热承汗,绝胜临淄贫易衣。(上平声5微)
尚有清才对风月,未妨便腹贮书诗。(上平声4支)
知君货殖誇长袖,满籴千箱待一饥。(上平声5微)
例子很多,只要我们稍微翻看一下前人诗篇,随意可见,一东二冬通押几无避忌。
王力虽然先说:“近体诗用韵甚严,无论绝句、律诗、排律,必须一韵到底,而且不许通韵。”(见山西出版集团出版《王力近体诗格律学》31页)王力却又说:“今天我们如果也写律诗,就不必拘泥于古人的诗韵。不但首句用邻韵,就是其他的韵脚用邻韵,只要朗诵起来谐和,都是可以的。”(见中华书局出版《诗词格律》21页22页)清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刘长卿、杜甫、李隆基、李商隐等已有邻韵通押的运用,并指出邻韵于“唐人不以为嫌也!”
由此,我可以下一个定论。尤其是在今天的语音环境下,邻韵通押已然不是一个问题。只要可以准确反映或提升诗的主题,大可不避邻韵通押之嫌。
作者简介:
凌泽欣,字欣慰,号钓鱼台主人,巴渝人氏。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华诗词学会评论委员会主任。《中华辞赋》编委,《诗词百家》《云帆诗友》《诗刊》前子曰社顾问,中国凌门诗社名誉社长,重庆市诗词学会第四届、五届会长。出版《中华诗词格律及写作常识讲义》《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凌泽欣诗词三百首》等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