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艺节 | “点亮生活”青年艺术周热度攀升 导演黎星李超共探青年创作“生长之路”
2025-10-15 19:05:49 来源:重庆文艺网

第1眼TV-华龙网讯(王景行)“创作就是如果你真的想做,就要忠于自己,这个东西会像种子一样,慢慢发芽。”中国青年舞蹈艺术家、导演黎星的这番话,在现场激起阵阵掌声。

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成为时代课题的今天,当代青年如何让自己的创作“生根发芽”?10月15日下午,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联动活动——“点亮生活”青年艺术周核心板块“青年戏剧种子计划”第二场活动,在重庆施光南大剧院举行。

7b30d334027f8fcf8e67f29dfe9f2b9d
活动现场

此前首场“播种”活动聚焦剧本创作与扎根生活的实践,本场活动则以“生长”为核心主题,特别邀请中国青年舞蹈艺术家、导演黎星与李超,围绕青年创作者的艺术积淀与突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等关键议题,与川渝地区青年戏剧及舞蹈创作者、高校师生代表展开深度交流。

作为黎星、李超联合执导的代表作,民族舞剧《红楼梦》自2021年9月首演以来,不仅成为中国舞剧领域的标杆作品,更收获了大量30岁以下青年受众的喜爱,此次重庆站活动门票更是一票难求。活动现场,两位导演向百余名青年分享了《红楼梦》从创意构思到舞台呈现的艰辛历程,细数青年导演在创作中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在传统文化创新转化中的探索成果。

5646e7cadccc889dc346bf0989e04cb4

在经典文学作品的改编过程中,如何既传承文脉精髓又实现当代创新,如何让传统文化真正“活”在当下的表达之中?青年导演李超在活动现场给出了他的回应:关键在于“做减法”。他提出:“拒绝符号化的拼贴,以真诚而克制的方式表达,往往更能抵达本质,收获超越预期的艺术效果。”面对“表达自我”与“迎合观众”之间的抉择,李超认为创作本无定法,艺术家应回归创作的本源,“不必执迷于某一种风格,重要的是忠于内心、忠于艺术本身。”

61b0e36c11d83e77d42afc21974c90d9
中国青年舞蹈艺术家、导演黎星

而黎星在分享创作体会时则强调,文学经典为舞台注入了灵魂与情感的根基。他指出,青年一代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中坚力量,在创作过程中应警惕陷入“方法论”的依赖。“创作应当源自本能,如同一颗埋入心灵的种子,唯有以热爱和真诚持续浇灌,才能等来开花结果的一刻。”在被问及对青年创作者有何寄语时,他坚定地回答:“唯有坚持。”

18e581c251bfa62a8583674fb1bb321c
中国青年舞蹈艺术家、导演李超

互动环节中,川渝地区青年创作者与高校师生围绕“导演风格建立”“跨界合作挑战”“传统美学当代转化”等话题积极提问,现场氛围热烈。黎星鼓励青年文艺工作者“沉下心积累”,在不断试错中找到专属的艺术表达路径;李超则以“每个作品都是一次成长”为青年鼓劲,建议大家不必畏惧外界定义,坚信作品本身的力量。

28ecb642e920c2e85725586557df7e06
观众提问

据了解,本届中国艺术节期间,川渝两地同步开展“青少年创演周活动”:四川已举办“川渝中小学戏曲传承展演”“青年戏剧优秀剧目展演”,11月还将在成都推出“青年音乐创演活动”,面向40岁以下青年创作人征集原创音乐作品并分板块展示,为青年搭建创演成果交流平台。

在重庆举办的“点亮生活”青年艺术周,以“艺术点亮生活,城市文旅焕新体验”为主题,联动艺术院团与高校,构建青年艺术人才交流、展示、成长的综合平台。其中,“新声戏剧汇”联动演艺空间展演青年作品,激活文旅新场景;“无界新空间”汇聚顶尖院校资源,通过VR体验、机器人舞蹈等形式推动艺术与多领域融合;“种子计划”则依托名家对话、剧本孵化等环节,打造创意到落地的完整培育链条。

据悉,继本次“生长”篇章后,10月25日“种子计划”将迎来“绽放”环节,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艺术家濮存昕、冯远征、闫锐、常疆将同台对谈,探讨“从技艺到精神的表演传承”;收官阶段的“传播”篇章,将通过“渝本计划”的剧本演读与孵化签约,助力优秀文本真正走向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