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花·新大众评论 | 捡拾生命里转瞬即逝的微光——对话陈冲的《猫鱼》
2025-08-07 11:12:42 来源:重庆文艺网

文/董小玉 安洁

《猫鱼》是知名演员陈冲的自传性散文集,首次出版于2024年6月。陈冲用散文式的笔法钩织了一个“再现”的时空,用自足又恣意的文字呈现了无数辽阔而温暖的记忆片段,将读者带进她的人生经历中。陈冲既写个体际遇,又写家族故事,既是一份独特的上海叙事,也是中国文艺工作者珍贵的心灵史,在《猫鱼》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结的篇章里,她展现了一个女性坚韧、勇敢且充满激情的成长剪影,坦然无惧地邀请读者走进她曾历经的人生。

 

“小小猫鱼”:被遗忘或隐藏的真相

这本自传性散文的书名来源于陈冲哥哥陈川的回忆:猫鱼是当年菜市场出售的一种本该漏网的小鱼,用来喂猫。而那只买来的猫鱼在碗里冻成了冰,可放到马桶里又神奇地复活了。随着岁月的推移,猫粮进入了市场,猫鱼也渐渐消失了。如同印着图案的火柴盒、路上捡来的玻璃珠一样,猫鱼是那个物资匮乏年代的一种平常但寄托美好的意象,组建起回忆里充满“魔法”的遐想时刻。那些感觉中已经远去或者早已“死亡”的情绪,在某一天因为被这种微不足道但又顽强的媒介所牵引,将人带回一些曾被触动的“现场”,从而开启对个人命运乃至特定历史的洄游,从而读懂潜藏在生活中关于爱和美的真相。 

在《猫鱼》中,陈冲以 “漏网之鱼”般的微小事物为支点,撬动了记忆的闸门与创作的深层联结。许多记忆的碎片就像童年时上海菜市场里那些“猫鱼”,虽然存在感微弱但成为她打捞过去的重要意象。平江路老房子的青砖、母亲实验室里的仪器、《小花》剧组大篷车上的颠簸……许多在岁月里渺小得如同尘埃般的线索,无形地烙印在她的记忆里,成为她理解生命韧性的起点,并在她笔下流淌成诗意般的回忆录。这种创作逻辑并非孤例——法国作家普鲁斯特因一块浸泡茶水的玛德琳蛋糕,唤醒了沉睡30年的童年记忆,最终酿成《追忆似水年华》的文学丰碑;英国艺术家 Ben Wilson 将街头被踩扁的口香糖加热塑形,在不足方寸的表面绘制伦敦街景,赋予废弃物以艺术生命。陈冲的 “猫鱼” 与这些案例异曲同工——当宏大叙事成为主流时,她选择在记忆的褶皱里捡拾微光。“猫鱼是生命里转瞬即逝的灵感,是人的本性里被遗忘或隐藏的真相”。

虚实交织:用想象填充记忆的缝隙 

陈冲开篇这样写道:记忆好像早晨爱人离别后枕头上柔软的凹印,你忍不住伸手抚摸它,把脸贴住它,等你再抬起身,却发现那凹印已经走样,失去了他的痕迹。陈冲写《猫鱼》,就是想在第一次触摸一些记忆时就将它记录下来,企图让它不曾走样,但即便如此,一些回忆也不可避免地添加了自我的幻想——她并非以考据者的姿态复刻历史,而是让想象如毛细血管般渗入事实的肌理,使过往岁月在虚实交织中焕发 “真气”。   

 创作的饥渴和激情来自哪里?在陈冲看来,它来自生命中的记忆和想象——“那个用清澈双眼望着你说‘我爱你’的孩子,终将长大离家去寻找别的爱;那段令你神魂颠倒死而后已的恋情,终将这样或者那样地结束;那个晨光里完美的蜘蛛网、蒲公英、凤尾蝶,那道划过夜空的火流星……一切穿刺到你灵魂的美都与母亲一样,终将逝去。这不可名状、无法安慰的渴望和骚动便是艺术的源泉。”

陈冲写到母亲离世时,幻想曾经暂时属于她的那些原子,将永远循环在风里水里土壤里,在世世代代的生命与思想流变中,“母亲将存在于万物中”;写到姥姥史伊凡抗战期间为生存委身他人的经历时,陈冲引用电影《西部往事》的台词 “没有女人会因此丧命” 作为注解,将个体创伤嵌入到电影叙事中,通过艺术幻想消解历史的残酷。陈冲在多重幻想维度的交织中构建起“记忆的平行宇宙”,使现实中的缺憾在艺术想象中获得救赎,将个人记忆升华为对人类普遍命运的诗意观照。正如伍尔夫在《奥兰多》中所说:“幻想之于灵魂,不正如大气层之于地球吗?若抽去那层温柔的空气,灵魂将瞬间窒息消亡,正如身体失去空气便会死亡。若没有幻想,地球至今仍是熔岩横流的荒芜之地。”

爱像勇气与力量:是用不完的且越用越多的

余华曾说过:“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是在写作和回忆里,不仅可以无限次重复生命,还可以选择生存的方式。”为何个人故事的书写具有如此深刻的意义?因为每一段真实的个人经历,都非孤立的岛屿,而是构成人类精神版图不可或缺的珍贵拼图。

书香门第出生的陈冲在《猫鱼》的字里行间,用朴素的文字记录,给出对抗遗忘的终极答案:不是将记忆封存在真空里,而是让它重新扎根在他人的情感世界中。她说:“每一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童年的“猫鱼”,它是“一种象征性的语言”“本性中被遗忘或隐藏了的真相”;它是我们余生创作最汹涌的源泉,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的每一个“奇迹”。我很难想象任何创作者的想象力与核心图像,不是潜意识中来自童年的、某个强烈的视觉感知或幻想。”当她在《猫鱼》中记录下她的情绪与感受时,那些曾被认为会随时间消逝的爱与美,早已在文字的琥珀中获得了永生。这种永生,不是个体记忆的孤独延续,而是千万个灵魂在同一条情感暗河中激起的共振:“爱是与生俱来——就像勇气和力量那样——是用不完的,是越用越多的。”正如深海中的座头鲸用低频鸣叫穿越万里海洋,人类也在用记录的方式,让私密的灵光在时光的深渊里,永远回荡着泱泱不息的共鸣。 

《猫鱼》以其独特而微渺的意象,如细密丝线牵引着我们,在记忆的废墟与想象的旷野间穿行,最终指向一条爱与美奔腾的暗河。在追寻的旅程尽头,我们抵达了最真实也最深刻的启示:唯有勇敢记录下自身那看似微渺的故事,并将其真诚投射入人类命运的长河,个体短暂的光芒才能在永恒宇宙中留下不灭的印记——这恰是陈冲书中那尾“死而复生”的猫鱼所暗示的终极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