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文苑 | 凌泽欣 欣园诗话 2025第2期(总第2期)
2025-07-26 09:06:15 来源:重庆文艺网

从王维一律看近体律的包容性

凌泽欣

 

先来看看王维《终南别业》之格律:

平仄平仄仄  孤平

中岁颇好道,

仄平平平平  三平

晚家南山陲。

仄平仄仄仄  孤平

兴来每独往,

仄仄平仄平  三四字互易

胜事空自知。

平仄仄平仄  孤平

行到水穷处,

仄平平仄平  孤仄

坐看云起时。

仄平仄平仄  三四字互易

偶然值林叟,

平仄平平平   三平

谈笑无还期。 

王维此律,吾见编于蘅塘退士孙洙《唐诗三百首》73页3卷五言律诗部分,清人屈复《唐诗成法》称“此(诗为)律中带古法”。依近体诗律而言,其押韵、粘贴、对仗都合格,但就其“平仄”声调来看,却大大的不合格,尤其是所谓的“孤平”“三平”与王力先生诗词格律所要求的“平仄”论调格格不入。

《终南别业》抒发了王维闲适、恬怡、淡泊、随遇而安的情怀、是成就其为“诗佛”的一流诗篇之一。

历代名家对这首诗的评价很高,我们选部分来学习一下:

一、元•方回:右丞此诗有一唱三叹不可穷之妙。(《瀛奎律髓》)

二、明•陆时雍:五六(句)神境。(《唐诗镜》)

三、明•唐汝询:此堪号“结庐在人境”竞爽。(《唐诗解》)

四、清•顾安:“行”“坐”“谈”“笑”,句句不说在别业,却句句是别业。(《唐律消夏录》)

五、清•焦袁熹:“胜事空自知”,正不容他人知。诗有两字诀,曰“无心”。(《此木轩论诗汇编》)

六、清•张谦宜:一气贯注中不动声色,所向惬然,最是难事。古秀天然,杜不能尔。(《茧斋诗谈》)

七、清•沈德潜:行所无事,一片化机。末语“无还期”,谓不定还期也。(《唐诗别裁》)

八、清•王文濡:第三句至第八句,一气相生,不分转合,而转合自分,自是化工之笔。

以王维此律而论,见近体诗虽有律可循,但也有它的可变性和包容性。这一律体再一次佐证了李树喜先生《“孤平”是个伪命题》的正确性。其实,类似王维《终南别业》律体并非孤例,历代大诗人类同诗例多多。

且举李白两首为例:

1、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平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孤平

萧萧班马鸣。   

这首五律第三句“此地一为别”,第七句“挥手自兹去”皆为孤平。 且对仗在一三联,并非在常规的二三联。

2、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蜀僧抱绿绮,孤平

西下峨嵋峰。三平

为我一挥手,孤平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

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孤平

秋云暗几重。     

这首五律第二句为三平尾。第一句、第三句、第七句皆为孤平。第五句三四字(声调)互易。 

我一再认为,前人吟诗既守格律又不做格律的奴隶。我们以蘅塘退氏编辑王维《终南别业》这首五律为证,再次见识到古人在做诗和选编诗集时,首认其意,次认其律,以律让意而不以律压意。即便失之所谓的“律”,只要诗意好,则认定其诗并存其稿。因此,我们今天在创作或选编诗稿时,亦应当不以律为桎梏,而应当以意为先,以律为次。

(钓鱼台主人于欣园)

作者简介:

凌泽欣,字欣慰,号钓鱼台主人,巴渝人氏。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华诗词学会评论委主任;《诗词百家》《云帆诗友》《诗刊》前子曰社顾问,中国凌门诗社名誉社长,重庆市诗词学会第四届、五届会长。出版《中华诗词格律及写作常识讲义》《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凌泽欣诗词三百首》等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