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陈发源)创作历时三年、足迹踏遍校园的角落、采访数十位亲历者……7月13日下午,报告文学《“隐形”的孩子》在重庆精典书店正式发布,重庆市作协副主席李燕燕以文学语言直面未成年人成长问题。同步举行的重庆文学公开课,以“让目光投向校园,让霸凌者无处隐形”为主题,吸引了众多文学爱好者、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公众参与,共同探讨未成年人成长问题的社会根源与解决之道。

《“隐形”的孩子》是中国报告文学协会理事、重庆市作协副主席李燕燕创作的一部聚焦未成年人成长问题的报告文学作品,以保护更多孩子的安全和健康成长。本书曾以《北京文学》2024年9期头条《校园之殇》的单行本形式发行,不仅被《新华文摘》转载,还荣获了“2024年度《北京文学》优秀作品”奖。李燕燕以其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和深刻的文学笔触,为读者呈现了一部兼具社会价值与文学力量的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该书的出版不仅是对未成年人成长问题的深刻反思,也是法律与文学结合的典范。李燕燕通过真实案例的剖析,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协作,从教育、法律、家庭等多层面入手,构建全方位的预防与治理机制。

为了完成这部作品,李燕燕从选题策划到新书发布,整整用时三年时间。三年期间,她的足迹踏遍校园的角落、走进社区的街巷、叩开家庭的大门,与数十位亲历者、教育领域的研究者促膝长谈,写出了这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厚重作品。在她笔下的每一个案例,都带着真实的温度;每一组数据,都经过反复的核实。
李燕燕在分享中表示:“希望通过这本书,唤起更多人对这一现象的重视,共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与会嘉宾从文学创作、社会责任、法律实践等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了未成年人成长问题的解决路径,以及报告文学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独特价值。

重庆新华出版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炳仁表示,《“隐形”的孩子》的出版不仅在于它以文学的笔触让冰冷的现实变得可感可触,更在于它像一把精准的解剖刀,层层剖开校园背后复杂的社会肌理。这部作品不仅直面社会问题,它在报告文学题材拓展上的努力意义重大。此书出版,承载着是新华出版集团的价值选择和实践方向。愿《“隐形”的孩子》能够像一声清脆的警钟,唤醒更多人的关注;更愿它能像一股温暖的春风,吹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自由成长。

《当代》杂志主编徐晨亮谈道,李燕燕是一位具有强大行动力的作家,与其他书斋型作家的创作方式不同,为创作校园霸凌与孤独症题材的作品,她坚持去奔走,去深入采访受访者上百小时,克服重重困难获取第一手资料,展现其专业态度。李燕燕能够从有限的个案去抵达更具普遍性的主题、更广拓的精神境遇,以及角色背后生命的故事。其作品超越虚构与非虚构的界限,通过鲜活细节呈现深层社会现实。
发布会现场气氛热烈,观众积极参与互动环节,就新书发布展开深入讨论。许多读者表示,这本书为他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也激发了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更多思考。活动结束后,现场签售环节更是排起长龙。

据悉,该书的出版不仅为重庆文学界增添了一部力作,也为社会关注未成年人成长问题提供了重要平台。未来,重庆市作家协会和重庆新华出版集团将继续携手各界力量,推动更多优秀文学作品与社会议题的结合,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贡献力量。
本次发布会由重庆市作家协会、重庆新华出版集团、重庆日报、《当代》杂志、北京文学期刊中心联合主办,重庆出版社承办,精典书店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