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重庆市群众艺术馆、大足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承办的“幸福生活·和谐社区”第八届重庆市社区艺术节,在大足区昌州古城圆满落幕。当日,家庭才艺秀、社区故事会、社区志愿服务团队文艺秀、社区生活手机摄影展四大主题活动精彩亮相,来自全市各区县的社区代表同台展演,用艺术传递社区温度,为现场及线上观众呈现了一场接地气、有活力的群众文化盛宴。


家庭才艺秀:私房才艺点亮舞台,和睦家风暖人心
上午的家庭才艺秀率先拉开帷幕。18组家庭带着精心准备的“私房才艺”亮相,节目形式丰富多样——永川区板桥镇板桥社区家庭带来的《杂技一家人》展现精湛技艺,沙坪坝区渝碚路街道杨公桥社区家庭演绎的《牛仔很忙》充满活力,潼南区桂林街道莲花社区家庭的《狮舞乾坤》更是将传统民俗与家庭默契完美融合。

重庆市群众艺术馆相关活动负责人介绍:“家庭是社区的最小单元,我们设置家庭才艺秀,就是想以‘家’为纽带,让艺术走进家庭、连接邻里。从报名到展演,能看到每个家庭都用心投入,这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全民参与文化建设’的景象。”

舞台上,家庭成员间的默契配合与真情流露,让“家”的温暖感染了在场每一位观众,也让全民艺术普及的成果在社区落地生根。
社区故事会:平凡故事见真情,邻里温度传万家
午后的社区故事会,成为传递社区烟火气的“情感纽带”。30组参赛选手围绕社区生活、邻里互助、时代变迁等主题,讲述了一个个真实动人的故事:石柱县南宾街道城东社区的《石柱黄连直播间》展现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江北区大石坝街道石油社区的《斑马线上的微光行者》从单纯的文明交通劝导,逐步发展为社区治理、文化传播等多方面服务的暖心力量的故事,大足区棠香街道水峰社区的《幸福“赌约”》则讲述了邻里间的温暖约定。

来自大足区的演员刘女士说,“以前觉得社区故事很平常,现在才发现,正是这些小事,让我们的社区像个‘大家庭’。”现场观众王阿姨也被故事打动:“听着这些故事,就想起我们社区的邻居们,谁家有事都互相帮衬,这种感觉特别温暖。”
大足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故事里藏着最真实的民生温度,我们希望通过故事会,让这些‘身边事’被更多人看见,同时带动更多居民关注社区、参与社区建设,让邻里情更浓。”

选手们用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让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走出社区、走进人心,也让观众感受到社区作为“城市最小细胞”的活力与温度。
志愿服务团队文艺秀:星光汇成银河,文艺赋美新生活
当晚的社区志愿服务团队文艺秀,为艺术节画上圆满句号。25支社区志愿服务团队脱下“志愿服”、换上“演出服”,将日常服务中的热情与活力搬上舞台:巫山县高唐街道登龙社区团队的《巴山情歌》唱出巴渝风情,渝中区上清寺街道美专校街社区团队的《快点来重庆打个卡》展现山城魅力,大足区万古镇大雄社区团队的《龙腾鱼跃舞华章》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这些平日里穿梭于街头巷尾的“服务者”,此刻成为舞台上的“文艺达人”,用歌舞、戏曲、乐器演奏等形式,传递志愿服务精神与社区和谐理念。“志愿服务团队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我们搭建这个舞台,不仅是为了展示他们的文艺才华,更是为了弘扬志愿精神,吸引更多居民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形成‘人人参与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重庆市群众艺术馆相关负责人介绍。


社区生活手机摄影展:镜头里的“邻”距离,定格幸福瞬间
“全民摄影”时代,手机成为居民最顺手的“笔”。当指尖轻触屏幕,光影被悄然定格,转瞬即逝的烟火瞬间便化作永恒。本次艺术节同步推出社区生活手机摄影展,从全市40个区县征集的200余幅作品中精选160幅入展,用镜头语言讲述“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里的滚烫日常,传递着“和谐共生、幸福共享”的社区精神。
“这些影像只是全市社区生活的冰山一角,但它们如同一面面镜子,映照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如同一颗颗种子,将在观者心中生根发芽,激发更多人去关注、参与、建设自己的社区。”重庆市群众艺术馆相关负责人在谈到举办本次手机摄影展目的时说。

文化赋能社区,打造15分钟品质生活圈
据悉,第八届重庆市社区艺术节旨在加快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激发社区文化活力,促进社区自我建设与自我发展。活动还通过国家公共文化云、重庆群众文化云、重庆市群众艺术馆视频号、中国广电重庆公司公共文化平台“巴渝文旅云”电视大屏等多平台直播,线上观看总人数约73.784万人次,让未能到场的观众也能共享文化盛宴。
随着社区志愿服务团队文艺秀的落幕,本届艺术节圆满收官。未来,重庆将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下沉基层,鼓励更多“民间高手”“社区达人”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同时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创作,让更多有温度、接地气的文化作品“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文图/重庆市群众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