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4日至15日,由重庆市政府文史馆、四川省政府参事室、四川省政府文史馆联合主办的“成渝地·巴蜀情”系列文化活动在渝举行。作为第三届重庆统战文化月的特色活动,推出了“成渝地·巴蜀情”诗书画印艺术展、“城市精神与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交流座谈会、“翰苑同心”文艺成果交流活动、“战火中的文艺先锋”抗战时期重庆文艺界历史名人展等多项活动,以多元文化形式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市民带来丰富的文化盛宴。
诗书画印展 勾勒巴山蜀水灵秀

10月14日上午,“成渝地·巴蜀情”诗书画印展览在重庆市政协书画院展览厅开幕,展出150余幅书画作品,遴选100首诗词作品入册,展览将展出至11月15日。
本次展览汇聚了艺术家们的精英力作,他们或挥毫泼墨,勾勒巴山蜀水灵秀;或赋诗填词,吟咏双城古今变迁;或设色敷彩,描绘时代奋进气象。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展出作品内涵丰富,技艺精深,国画的人物、山水、花鸟,乃至版画、油画、雕塑,各得其妙,反映了艺术家们的崭新艺术风貌,写出了时代的锦绣篇章,展现了美丽中国以及各族人民幸福生活欣欣向荣的美好气象。

为保证作品原创和史实性,重庆市政府文史馆专门组织馆员到成渝古驿道采风写生,到重庆市抗战遗址考察调研,为本次展览创作积累了素材和资料。为全面展示和记录艺术展成果,编印了《“成渝地·巴蜀情”诗书画印艺术展作品集》。
交流发言 为城市精神与人民城市建设献策

当天下午,作为系列活动之一的“城市精神与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交流座谈会在市委统战部一楼会议室举行,会议现场12位馆员、特约研究员、专家学者围绕“城市精神与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话题进行交流发言,专家们现场发言既有历史厚度,又有现实温度,既体现地域特色,又凸显协同理念,为城市精神与人民城市建设融合发展提供了丰富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会议还征集到具有深厚学理与实践价值的主题论文50余篇,撷取31篇汇编成集,这些作品或追溯历史文脉,挖掘其独特精神禀赋与文化基因;或立足三线建设、历史名人、主题绘画、诗歌音乐、抗战记忆等领域,多方位、多层面诠释城市精神内在肌理;或展望未来,思考如何更好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据重庆市政府文史馆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重庆市政府文史馆将推动成果传播共享,通过期刊刊发、媒体宣传、资政建议转化等形式,深入探寻城市精神与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融合路径,积极为现代化人民城市贡献更多文史智慧。
名家献演 展时代风貌显文化自信

10月14日晚,“翰苑同心”文艺成果交流活动在重庆市文联艺术剧场拉开帷幕。活动邀请12位艺术名家分享文艺创作成果,参与者以重庆市政府文史馆馆员、特约研究员为主,阵容实力雄厚——其中9位为一级演员,4人获“中国戏剧梅花奖”、2人获“中国音乐金钟奖”、2人获“中国曲艺牡丹奖”、1人获“中国话剧金狮奖”。
演出中,名家们通过歌曲、戏剧、曲艺、器乐演奏、话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巧妙融合成渝地域文化特色,不仅展现了新时代文化工作者的精神风貌,更体现了文艺传承与创新的活力,充分彰显了文化自信,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高品质的艺术享受。
值得关注的是,10月15日,“战火中的文艺先锋”抗战时期重庆文艺界历史名人展还将在江北区江北嘴举行。主办方从501位重庆历史名人中,精心筛选出41位对抗战时期有重要贡献、重要影响的文艺界历史名人进行展出,通过珍贵史料与生动讲述,让观众重温抗战时期重庆文艺界的峥嵘岁月,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铭记城市历史文脉。
此次“成渝地·巴蜀情”系列文化活动的举办,不仅全面展示了川渝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更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重庆市政府文史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坚持“开门办馆”理念,持续打造系列文化品牌活动,为文化强市建设贡献更多文史力量,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领域深度融合发展。
文图/重庆市政府文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