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成长”项目是全国妇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中国儿童中心联合发起的儿童保护家庭支持服务项目,致力于推广积极养育理念和科学育儿方法,巴南区是重庆市唯一试点。巴南区图书馆作为具体承办的“童成长”亲职教育试点之一,在历经数月的系列参与式活动后,于九月底圆满收官。该项目通过系统化课程,为辖区内的家长构建了一个学习、交流与成长的平台,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群众反响。

系统课程搭建科学育儿框架
本次“童成长”项目落地巴南后,经过前期展演与国家、市级专家督导点评,以及试点小组磨课、备课和国家、市、区三级专家现场督导,区图书馆项目点已成功在2024-2025年完成2期共14场活动。该项目摒弃了传统的单向灌输授课模式,采用互动式、参与式的工作坊方法,围绕应对压力有技巧、每个孩子都不同、儿童发展有规律、亲子沟通有方法、制定规则有意义、情感联结很重要、人际网络可识别、需要支持要求助八大核心模块,为家长们构建了一套科学、完整且实用的亲职教育体系。

许多参与家长反馈,课程如同一张清晰的“育儿地图”,将他们以往从网络、书籍中获得的零散育儿知识进行了有效的梳理与整合。一位家长分享道:“活动帮我把之前学过的知识很好地整理与分类,以便我今后更便利地调用它们。”这种系统性的学习,让家长们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能够更有信心、更有方法地应对日常育儿挑战。

亲子关系有效改善 家庭氛围愈发和谐
项目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而和谐的家庭环境与亲密的亲子关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活动结束后,众多家庭传来了积极的反馈。家长们开始有意识地将课堂上学到的沟通技巧、情感联结方法和规则制定策略应用于日常生活。


例如,在如何处理孩子使用电子设备、零食需求等问题上,家长们更倾向于从“商量”和“情感联结”的角度出发,与孩子共同制定规则,而非简单命令。这种转变,减少了家庭冲突,增进了相互理解。许多家庭表示,项目学习后,家庭中的对话更多了,氛围更加轻松愉悦,真正实现了“童成长”与家长“同成长”的良性互动。
父亲参与成为亮点 育儿角色结构悄然改变
值得一提的是,在两期项目中,出现了多位爸爸们的身影。他们积极投入讨论、分享育儿心得,成为了活动现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的参与,打破了亲职教育是“母亲专场”的刻板印象,生动地诠释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作为“必要的陪伴者”和“有力的合作者”的多元角色。
父亲们的深度介入,将有效改善家庭教育的生态,促进夫妻间的育儿伙伴关系。他们的存在与坚持,本身就是一个强有力的呼吁,激励着更多父亲反思并参与到积极的养育实践之中。

巴南区图书馆作为本次项目的试点承办单位,充分发挥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在社会教育与家庭服务中的枢纽作用。随着试点活动的圆满收官,“童成长”项目播下的“积极养育”种子已在众多家庭中生根发芽。展望未来,巴南区图书馆将继续深化与各方的合作,响应家长需求,开发更多细致、深入的亲子活动,持续为广大家庭提供支持,共同助力下一代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