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陈发源)7月26日下午,《时间简史(插图版)》新书分享会在书博会湖南出版展区举行,一场围绕史蒂芬·霍金代表作《时间简史》的深度对谈,吸引了众多科学爱好者与读者驻足。重庆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周思益、英国利兹大学物理学博士季燕江两位横跨物理学前沿与大众科普的学者,带领现场观众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叩问宇宙的思想之旅。

作为世界知名的科学家,霍金也被科学界誉为“被禁锢于轮椅的巨人”,他凭借超凡意志,让思想挣脱引力束缚,翱翔于宇宙最深邃的奥秘。《时间简史》正是他赠予全人类的钥匙,将黑洞、时空起源、宇宙演化这些曾深锁实验室的复杂概念,带入了千万普通家庭的书房。活动聚焦的核心,正是这部传奇著作跨越科学与人文的永恒魅力——它如何点燃我们对“从何处来,向何处去”的追问?
季燕江从霍金创作《时间简史》的初衷谈起,剖析霍金在何种背景下决心将艰深宇宙学知识“翻译”给大众。他强调,正是霍金对宇宙本质(时间、空间、起源、归宿)的哲学性发问,以及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深切关怀,赋予了该书超越文化与语言的普世吸引力。
周思益以生动语言解读《时间简史》核心概念:时空的相对性与可弯曲性、黑洞的形成(如大质量恒星塌缩)及其神秘特性(事件视界、强大引力)。她特别剖析了霍金辐射与奇点理论对现代宇宙认知的革命性意义。
活动现场,两位专家以电影《星际穿越》为例,剖析其科学内核:影片中“卡冈图亚”黑洞的震撼视觉与“1小时=7年”的时间设定,基于科学顾问的计算,生动诠释了广义相对论的时空弯曲;而引发热议的“五维书架”,其灵感虽源于霍金探讨的前沿理论(如多维空间),具体呈现则更多是服务于叙事的艺术创作,体现了优秀科幻在激发想象时对科学边界的把握。

展望未来,两位专家也肯定了《时间简史》对现代科技(如引力波探测)的深远影响,同时坦言时间旅行、虫洞穿越等设想仍面临巨大理论挑战,但其价值在于不断拓展认知边疆。他们一致强调,霍金留给世界最宝贵的遗产,正是永葆 “好奇、敬畏与希望”的探索精神,这种精神将继续驱动人类叩问宇宙、奔赴未来。
现场活动也吸引了不少读者纷纷驻足,从孩童到资深读者认真听讲,印证了《时间简史》作为“科学启蒙圣典”的强大生命力。季燕江与周思益也鼓励现场读者,阅读此书的价值不仅在于理解具体知识,更在于培养科学思维与宇宙观——学会理性发问、包容未知、敬畏自然。当《时间简史》从书架符号转化为我们追问世界本质的勇气,便是科学素养最动人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