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文艺系列评论|《江姐》,重庆红色文化的出圈表达
2022-11-26 18:27:45 来源:重庆文艺网

文/安 雪

云剧场将推出重庆市川剧院创排、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沈铁梅领衔主演的革命题材川剧《江姐》,让人非常期待,不仅仅是因为此剧刚刚荣获第十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化大奖,更因为剧中真实再现了以江姐为代表的坚定革命理想、英勇无畏的革命者群像,在红色经典表达上,川剧《江姐》实现了重庆红色文化的出圈表达。

回归川剧“写意”特色

相比较影视作品所呈现的真实事件再建构的写实空间,戏剧舞台的表现空间无疑是充满想象与写意的,川剧《江姐》通过虚实结合的舞美设计保留传统川剧舞台的意境美感,采用变形光束和投影,再现重庆的特色建筑,使嘉陵江、朝天门、华蓥山、牢房等场景,使舞台更具意象美。

微信图片_20221126195609

在第二幕场景中,江姐目睹老彭牺牲,冷色调的舞台灯光是她掉落万丈深窟千里霜寒内心的意象写照——作为妻子她失去了伴侣,作为革命者她失去了战友。“血海深仇记心上,要学那雪里红梅傲冰霜”,江姐瞥见老彭留下的“红绸伞”,似乎感召到他的理想信念,“老彭的声音响耳旁,我浑身添力量。怒火烧干眼中泪,革命到底志如钢……”她惊觉从兀自悲痛中脱身,整理思绪重振信仰。江姐轻抚着“红绸伞”,此时它已经成为老彭革命理想的抽象化身。

第五幕中,江姐周旋卧底蒲志高。一束聚拢的追光照射主要人物,形成抽象“心理界域”,外化江姐、老蓝与蒲志高的内心斗争,结合紧张的音乐氛围与紧凑的鼓点,将蒲志高“要把网来收”、蓝洪顺“我要救江姐”、江姐“我要救队友”三重目的重叠,在“冲、抓、走”达到戏剧冲突张力的最高峰。舞台灯光的艺术化处理将环境、心境意象化。第六幕中,江姐被捕受训。似“指板夹”、“竹签钉手指”刑讯道具的《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式的巨大悬空几何尖锐钉锤板,在阴冷主调舞台灯光下呈现出阴森恐怖的叙事的氛围。第七幕中,江姐英勇就义。高饱和度冉冉升起的橙红色幕布极具视觉冲击力,江姐缓缓走上象征“别离”与“胜利”的阶梯,她英勇无畏直面死亡、她坦然开阔笑迎新中国。

微信图片_20221126195605

相比2018年首演,时隔四年,尽管新编入了史料《狱中八条》,但川剧《江姐》的整体编排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并没有显著的改变。尽管川剧“写意特色”的保留可圈可点,但由于2022年疫情实体经济和线下排演的限制,“云端”表现上的不足可能导致艺术传播效果的巨大壁垒。

9月21日,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显然是网络展演艺术效果新突破的鲜活范例:多层次空间的情节展开、心理活动的空间交互、实景空间的象征性隐喻等特点,结合电影蒙太奇手法实现了网络观演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相比之下,川剧《江姐》的舞台呈现仍旧是比较单一的全景空间观照,使观众与演员之间的“交往”受到约束,带来审美效果的折损。

重庆红色文化的出圈表达

如何讲好革命英雄故事,将传统红色题材融入新的时代内涵,在现代化艺术手段融合中延续生命力、深化红色内涵、传承红色基因,是川剧《江姐》下一阶段思考的主要问题。

但无论如何,川剧展演形式下的《江姐》也是红岩精神“重庆脚注”,地方戏剧的特色改编实现了《江姐》红色革命精神不同地域的适应性扎根。例如2022年7月首演的江苏靖江锡剧《江姐》,以艺术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实现红色精神的地方表达与时代诠释。

微信图片_20221126195602

而以江姐为显著标识的红岩系列故事的跨媒介表达远远不止于此:红岩主题展览、展演、报告、出版物、旅游、网站和文化室九大社会文化品牌,形成了重庆红色文化表达的核心竞争力。在红色文化不同媒介不同形式表达的基础上,重庆也在积极建设红色文化产业,实现红色文化、红色教育、红色旅游三位一体的文化产业链。从《红岩》经典文本到戏剧影视改编、再到渣滓洞、白公馆红色革命纪念馆的建设开发。重庆将红色基因融入到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旅游娱乐等行业中,在政府、企业、社会的共同开发中实现重庆红色文化的出圈表达。

川剧《江姐》作为重庆红色历史文化与地方戏剧艺术的融合名片、重庆红色文化产业链条的“代表作”,在艺术表现上可守正传统,相信此剧在“云端”艺术表达的新趋势下,一定能为重庆红岩文化注入时代活力。

安雪,重庆大学新闻学院21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