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在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小剧场深情上演。历时十二载精心打磨的纪录电影《万里千寻——张大千海外艺术人生纪录片》在此举行放映交流会。影片导演张伟民、张大千先生外孙女肖岱文亲临现场,与庞茂琨、杨振宇、黄越、尹丹等教授以及四川美术学院师生齐聚一堂,共同观看并探讨这部展现艺术大师海外生涯的匠心之作。

《万里千寻》以1967年尘封于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的16毫米胶片为起点,记录了张伟民导演跨越四大洲、近20个国家和地区,追寻张大千艺术轨迹的艰辛历程。影片不仅呈现了张大千与毕加索、安德烈・马松等国际艺术大师的对话,也通过《瑞士雪山》《巨荷图》等经典作品的创作背景,展现其融汇中西的艺术探索与文化自信。影片曾斩获第47届圣保罗国际电影节 “最佳国际纪录片奖”、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优秀纪录长片奖项,并于2025年入围第二届金熊猫奖 “最佳导演奖” 提名。

在观影后的交流中,《万里千寻》导演张伟民谈到,创作这部影片,不仅是做一部纪录片,更是想以此片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庞茂琨教授认为,《万里千寻》是对“东西无界、和而不同” 艺术精神的当代回应。张大千先生的艺术生涯深刻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他以东方美学为根基,融汇世界艺术精华,在跨文化语境中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与川美始终与历史同行、厚植文化传统、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需求的育人方向高度契合。

中国美术学院杨振宇教授回顾了这部影片从海外引入国内的缘起。他认为,以创作者的视角来发现追寻艺术大师的创作思路独特而具有新意,能够将此佳作带入大千先生故乡十分有意义。
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黄越教授谈到,张大千先生作为川美中国画教学的学术源头之一,其艺术精神与教育理念持续影响着学院的教学传统。影视动画学院副院长张剑认为,该片为艺术类院校的影像创作提供了“作者纪录片” 的范本,展现了个人视角与历史叙事的深度融合。

“本次放映会为影视动画学院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的教学与创作模式,以及‘艺术文献影像工程’的实践探索提供了生动范本。”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影视摄影与制作系主任翟建东在交流会中表示,通过《万里千寻》对张大千海外艺术生涯的深度呈现,深刻体会到在全球化语境下坚守文化根脉、主动传播中华美学的使命担当,也为探索 “如何以影像为媒介,构建中国艺术的海外叙事” 提供了重要启发。接下来,影视摄影制作专业将持续深耕“艺术文献影像工程”,加强对现当代艺术家创作历程的系统性记录,构建兼具文献价值与美学品质的影像资源库,推动中国艺术、中国故事的传播。
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副院长王茜濡表示,《万里千寻》是一部很感动人的作品,创作手法细致、细腻,不仅是一次对大家艺术人生的回溯,更是一场关于坚守与使命、文化传承与文化传播的生动教学,它充分说明,影像创作需在时间中深耕、在行走中挖掘、在创作中凝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