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润山城 共话“神女”情 叶梅读者分享会在渝举行
2025-10-19 10:16:37 来源:重庆文艺网

10月18日下午,中国散文学会会长、著名作家叶梅做客重庆85号创意公馆,以“江涛铸脊梁 烽火淬长歌”为主题,与读者围坐一堂,分享长篇小说《神女》的创作背景与心路历程。秋意微凉,细雨绵绵,这场围绕文学与历史的深度对话,为山城注入了一份深沉而温暖的文学力量。

缘起:一段壮烈历史与一份文学承诺

分享会在叶梅真挚的讲述中拉开序幕。“在这片充满历史记忆的地方举办分享会,我觉得非常有意韵。”她动情地说,长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的文明积淀,在抗战时期,长江三峡两岸人民更以血肉之躯筑起屏障,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奉献与牺牲。而她笔下的《神女》,正是对这段壮丽历史的全景式文学呈现。

图片
《神女》。叶梅 著

这部作品的诞生,源自长达十余年的执着坚守与一份珍贵的文学之约。叶梅在现场特别提到原重庆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陈兴芜女士,称她为这部作品的“催生者”与见证者。叶梅回忆她与陈兴芜多次深入交流、相互鼓励的往事:“我们每次交流常常聊至深夜,彼此都非常激动。”陈兴芜的信任与期待,成为叶梅完成这部作品的重要动力。这份出版人与作家之间的深厚情谊与共同信念,成为《神女》破土而出的沃土。

深析:文学的力量与抗战书写新路径

重庆师范大学教授杨姿从专业角度对《神女》的文本价值进行了深入解读。她认为,叶梅将历史、地理、民俗、文物等多元知识有机融入叙事,展现了文学作为一种综合性力量的独特魅力。“只有文学具备这样一种综合性的力量。”杨姿强调。

图片

针对“抗战小说应如何书写”这一命题,杨姿指出《神女》提供了新的思路。她特别以书中男主人公参与抗战物资转移、护送国宝西迁等情节为例,赞赏叶梅对历史中“个人动机”的细腻刻画。“那些基于个人原因的选择,非但不显狭隘,反而让人物的伟大抉择显得更加真实可信、感人至深。”这种宏观历史与微观叙事相结合的手法,为历史题材文学创作开辟了新路径。

共鸣:文学的温度与精神的传承

活动现场洋溢着浓厚的文学氛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雷学刚分享了他的阅读体会,认为《神女》巧妙融合了宏大叙事与个体命运、神话与现实,深化了读者对抗战文化的理解。

图片

来自璧山区作协的王秀平声情并茂地朗诵了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耕夫为本次活动创作的诗歌。“笔锋蘸满长江的奔涌,每个字都成为航标灯……”诗句与小说意境交相辉映,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

这种围坐一堂、密切交流的场景让叶梅深受感动。她表示,这正是“全民阅读”应有的模样。从《神女》到鄢国培《长江三部曲》的再版,她谈到长江文化与文学血脉的代际传承,深情地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是这样一代代人的传承,汇成了文学的江河。”

图片

原重庆出版集团党委书记、总编辑陈兴芜女士回顾了《神女》在第33届全国书博会上获得的高度评价,并代表出版方表达了持续推广这部作品的决心。“叶老师十几年磨一剑的执着非常难得。”她动情地说,“在当今时代,《神女》所承载的中华民族在苦难中铸就的坚韧不拔、勇于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珍视与传承。”

文图/重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