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艺节 | 专家学者齐聚山城 共话书法篆刻的传承与创新
2025-10-17 20:17:14 来源:重庆文艺网

第1眼TV-华龙网讯(王景行)10月1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及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学术研讨活动在重庆美术馆举行。国内50余名书法、篆刻领域的专家学者、艺术家及评论员齐聚山城,围绕当代书法篆刻的传承与创新展开深度对话。

image

研讨活动期间,专家学者们围绕“如何确立当代书法的核心审美价值体系”“书法创作的趋同性现象、成因及对策”“书法如何在主题性创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当代篆刻艺术的发展方向”等关键议题,展开了深入而富有建设性的交流与探讨。

重庆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傅舟,在探讨审美价值体系时提出:当代书法篆刻的核心审美价值,应集中体现在三个维度。其一为创作个性,要求作品在扎根经典的基础上,融入个人艺术语言,形成独特风格面貌与审美趣味;其二是技术高度,既需在格调、境界、韵律等整体表现上达到精湛水准,也需兼顾细节丰富性与整体统一性的辩证关系;其三是时代价值,强调作品要紧扣时代脉搏,反映重大主题,传递文化自信与时代精神。

针对书法创作中的趋同困境,重庆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漆钢给出破局路径。他指出,要在传承与创新间找到平衡,关键在于三方面发力:一是重构“技道并重”的教育体系,将文化修养纳入核心课程,夯实创作者文化根基;二是建立多元包容的创作生态,优化评审机制,为不同风格作品提供展示空间;三是强化艺术家主体修为,培育“心手合一”的创作能力,引导行业树立“风格无优劣,个性有高低”的认知,帮助创作者摆脱跟风心态。

image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洪厚甜,则以生动比喻阐释艺术家自我修养的重要性:“专业水平与学养如同‘主食’,是艺术家每日必修的功课。技术探索永无止境,艺术境界的攀升同样没有终点。”他认为,唯有将深厚的艺术造诣与崇高的艺术境界相结合,才能在时代机遇来临时,创作出跨越时间维度的经典作品。

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名誉院长骆芃芃,重点分享了篆刻艺术的当代创新实践。她介绍,近年来篆刻艺术实现两大突破:一方面是展示场景的拓展,从传统书斋、厅堂走向现代化展厅,通过创新展陈设计,让“方寸之间”的篆刻艺术释放出更丰富的视觉张力与生命力;另一方面是社会功能的延伸,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印”成为标志性符号,到如今各类机构将篆刻融入文化标识设计,篆刻正以独特的艺术语言,深度融入当代社会文化脉络。

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副所长,本次研讨活动的学术主持谢小铨表示,本次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呈现出两大鲜明亮点,充分体现了艺术高度与时代活力的有机融合。亮点一是特邀与评审双轨并进,名家风范与青年锐气交相辉映。本次展览在作品构成上采用“特邀+评审投稿”双轨机制,形成了层次丰富、风格多元的展陈格局。亮点二是突出地域特色,彰显巴蜀书法创作实力。本次活动也特别关注书法在主题性创作中的功能拓展问题,强调其不应仅停留在形式美的层面,而应深入时代现场,以笔墨语言回应重大议题,实现艺术性与思想性的有机统一。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法与篆刻必须坚守中华美学精神的根脉,同时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创新,实现“守正”与“出新”的辩证统一。这不仅有助于推动艺术的多样化发展,更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入持续而深厚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