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艺节 | 舞动山川 神州欢愉 喜观“第二十届群星奖广场舞类终评”
2025-09-28 16:53:44 来源:重庆文艺网

秋分时令,是我国国家层面设定的“中国农民丰收节”。欣逢佳节之际,文化和旅游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第二十届群星奖广场舞终评”活动。“群星奖”是我国群众文化领域的政府最高奖,每三年评选一次,本次评选在川渝两地举行,激起巴山蜀水共欢腾,川渝选派了三支代表队参加了广场舞比赛,笔者有幸观看了终评演出,与所有参与者、观看者一样,感受到了极大的精神愉悦。

源远流长 方兴未艾

广场舞在我国是一门新兴的群众文化艺术形式,其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应运而生,是中国群众自发组织的以健身娱乐为目的,在公共场所伴随音乐进行的集体舞蹈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和民族文化的多元多样性。通过本次参加终评的34支代表队的演出,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当代中国广场舞的无穷魅力。最为突出的当数人民性,各民族舞蹈元素的多元有目共睹,涵盖了民族、现代、街舞及外来舞种,辅之以鼓点为主的高分贝、节奏强的音乐,具有直击人心、振奋精神的文化力量。从34支队伍的表演来看,广大观众确实从中感受到当代中国人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当入场音乐《太阳出来喜洋洋》响起,在参与活动的所有人心中,当即激荡起了喜悦幸福的浪潮,营造出浓烈的演出氛围。

6301165e3d10430da3bee8ca9cdf41c3

本次广场舞的表现形式是新颖别致,从参与表演的人员构成上看,男女老少,以年轻人居多,与目前社会参与者以老年人居多截然不同。陕西省选送的《鼓舞声声迎盛世》(横山老腰鼓)中,出现了一支少年队伍,激情四射的腰鼓表演,引起了全场观众的共鸣,喝彩之声不绝于耳,人员的构成,突显出不同年龄段群众的审美倾向。这次表演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的,节目涵盖东西南北去来今,直看得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薪火相传 推陈出新

脱胎于巴渝民歌《高粱杆儿节节甜》的广场舞节目《幸福生活节节甜》出现了多种版本,这次出现在舞台上的,是由九地联队代表的全新版本。舞蹈由“川江号子”引入,展示新颖的肉莲宵广场舞。莲宵又称“钱棍舞”,是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间舞蹈形式,四川遂宁的莲宵舞据称创始于唐代。巴渝地区流传,也有数百年之久,城口地区于2009年将莲宵申报为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莲宵在舞动中发出悦耳动听的金属声音,据说能招财进宝,给人带来好运,肉莲宵以击掌显露出巴渝儿女的豪气。多人参与的《幸福生活节节甜》一直被人看好,能否获得评委的首肯,还要凭借表演现场的精彩程度来决定。另一场由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选送的《“渝”快起舞》也是一场极具当代感的舞蹈,歌曲选用早年流行于渝东南地区的民歌《黄杨扁担》,这是一首流传了半个世纪经典的重庆民歌,乐曲紧扣“舞动巴山渝水 共绘时代新篇”的主题,以广场舞载歌载舞的形式,酣畅淋漓地展现出了巴渝儿女热爱家乡,热爱新生活的“愉”快心情。舞者肢体语言奔放豪迈,遂意地在舞台上纵横开合,歌舞相融,相得益彰,赢得了全场观众的阵阵喝彩。

4109ade345eb429bbce3048425b8d05e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广场舞。来自全国各地的舞蹈队伍,都代表了当地的最高水平,传递出各地域、各民族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信息。汉、藏、蒙、满、壮、苗、朝鲜、鄂伦春等民族广场舞异彩纷呈、美不胜收,观众赞叹连连。最后出场的是陕西选送的《鼓舞声声迎盛世》,向观众展示的是横山老腰鼓的动人神韵。横山老腰鼓与著名的安塞腰鼓同根同源,安塞腰鼓早在2006年就进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横山腰鼓肇源于明代中期,是当地人为祭祀、求雨、过节等举行的群众性社会活动,体现的是农耕文明中人的精神信仰。舞蹈分文、武和文武结合三种,舞动起来大气磅礴、撼天动地。这支队伍中,加入了陕西省文化馆STC少儿舞团助力,为节目增色不少,展示出老横山腰鼓舞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整体姿态。与各地广场舞一样,向观众展露出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全新的舞蹈形式的节目。

2000184d6bde4a799c535c935758a229

舞之蹈之 金鼓伴之

我注意到,各地在选创歌舞内容的时候,都注意到了其思想性和艺术性诸方面的高度融合,群众性文化活动有其突出的人民性、历史性、美学性和艺术性,广场舞更具有集体、自娱、随意、直接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精心选材,精心排练,精心演出环环相扣的节目,才能向大众呈现出一部完美精彩的广场舞作品,而其美学价值,也寄寓于相对完整的思想、艺术表现之中。好的广场舞像一篇美文一样,“文似看山不喜平”,在注重娱乐以外,还应当“偏于豪放,不废婉约”,进而带给观众怡情荡志美的感受。这次各队演出所选取的歌曲,以民歌居多,民歌是来自于人民大众,反映的是人们的现实生活。生活是五味瓶,是七色光,“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这次我们从演出中看到,有的配曲加入了现代音乐元素,有嘻哈说唱,有各种戏曲,舞蹈肢体语言上有许多创新,传统的水兵舞、坝坝舞、佳木斯舞步等也出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形式,相信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变化和发展。

34fbebdb57d04785bb86133bd4d0f7e7

从参演各队的服装上,也带给观众不同的美的感受。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朵朵都美艳无比,期待在下次广场舞盛会上,能够看到更多着民族服饰的演出队伍。重庆市选送的《“渝”快起舞》队着土家族服装,配曲《黄杨扁担》很有民族特色。大家知道,重庆是移民城市,而土家族是重庆的原住民族,《黄杨扁担》由土家族作者严思和创作,1958年由朱宝勇首唱后,经李双江、姜嘉锵、闫维文等多次演唱,早已蜚声华夏,歌曲生活气息浓厚,以挑担劳作为题材,歌唱源自生活中的美好,多年以来,就是重庆秀山花灯音乐的核心乐章,喜欢音乐的人都能够随口哼唱出来。这类以人民性为主要内涵的音乐作品历久弥新,具有极强的美学研究价值。

上海选送的《一起跳舞吧!》是同名轻舞剧的广场舞微缩版,舞者衣着现代,色调统一,意在表现当代青年在职场与理想追求中的生活状态,诙谐的风格中,融合恰恰、探戈、街舞等。舞蹈元素,突破传统叙事手法,用舞蹈传递出都市生活中应当保有阳光、快乐的核心理念。

整部编排另辟蹊径,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北京选送的《我爱北京》京腔京韵,有北京二中等三所中学参团演出,表演中充满了青春气息的节目。内蒙古选送的《欢腾鄂尔多斯》将非遗民歌与“盅碗筷”蒙古舞融为一体,形成新的广场舞样式。海南的《椰壳哒哒幸福来》表现出南国风情,有16岁少年团参与表演,从而也增添了加分的优项。

来自各地的34件作品,31省(区市)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优秀广场舞齐聚重庆,用舞步踏响时代节拍,群雄共逐第二十届群星大奖,谱写出了一部中国广场舞新的时代华章。

山鸣谷应 巴渝欢腾

据相关部门介绍,本届群星奖广场舞终评完成后,部分参评节目将分成三组,前往重庆市的多个区县,开展惠民演出活动,让更多的重庆群众近距离感受我国多民族的风土人情、地域文化,每一支广场舞都是地域文化名片的呈现。这也是特别值得期待的人民文艺为人民的重要举措。同期,国家公共云也对第二十届群星奖广场舞终评演出进行了全程直播,广大群众即使不在现场,也能观看到每场演出,感受到现场气氛之热烈。

看完三十四场广场舞演出,走出重庆市体育馆,大田湾体育场外,眼前一片华灯璀璨。当晚参加演出的队伍,纷纷来到标注有活动名称的巨型装饰牌下合影留念,四周围满了用相机、手机拍照留影的群众,他们将自己拍摄到的精彩瞬间,发给身居各地的亲朋好友,与他们共享这难得的全国广场舞群星盛会,当时的场面十分感人……我乘兴沿大田湾体育场走了一圈,沿途经过,看到大田湾体育场一带,布满了跳广场舞的数十支队伍,同行的当地人对我说,这里每天都是这么热闹。我看到各支队伍组织有序,踏着各自的节拍,跳着不同伴奏的舞蹈,优哉游哉、自得其乐,我觉得生活在当今重庆的人们,过的都是一种令人羡慕的幸福生活。

(作者:钟传胜,系市评协舞台艺术评论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