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陈发源)近日,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周滔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资源匮乏型村庄振兴:路径与模式》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系统性提出破解资源匮乏型村庄振兴难题的科学路径。该著作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7BGL128)的重要成果,为充分考虑资源匮乏型村庄的基底异质性,遵循其发展与分化规律,提炼多样化发展路径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书中研究强调,从“态”和“势”两个维度推动村庄转型。“扭转状态”侧重于修复生活功能,如通过土地整治激活闲置宅基地、重建医疗和教育服务网络;“挖掘潜力”则着眼于提升生产功能,培育“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或推动农文旅融合,将生态劣势转化为差异化发展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团队构建了一套科学有效的村庄资源匮乏程度识别体系。该体系涵盖生态资源、农业资源、文化旅游资源、人口结构、基础设施等7类指标,可通过量化分析精准识别不同村庄的资源短板和发展潜力,并以贵州省贵定县为例验证了其适用性。
面对村庄“一刀切”等难题,该书创新提出经验挖掘、智能匹配、路径设计决策模型。该系统通过案例推理技术,自动匹配相似成功案例,实现“一村一策”的精准干预,从而避免经验移植失效或主观决策脱离实际。
在实践层面,书中系统提炼出五种振兴模式:“土地整治 +”模式注重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建设用地;“一村一品”模式聚焦特色农产品开发;农文旅融合模式推动三产联动发展;“卫星村”模式强调与周边城市功能互补;生态搬迁模式则针对生态脆弱区实施集中安置和产业配套。这些模式为不同资源禀赋的村庄提供了多样化选择。
此外,通过对216份政策文本的梳理,作者指出当前政策仍存在工具失衡、目标偏斜、协同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从供给端、需求端和环境端三方面优化政策体系,建议加大技能培训、资金投入和信息平台建设,同时完善法规保障与跨部门协作机制。
《资源匮乏型村庄振兴路径与模式》不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本面向政策制定者、基层干部和乡村振兴实践者的操作指南。该书通过科学分析、实证研究和路径创新,为我国资源匮乏型村庄实现振兴提供了重要启示与方法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