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眼TV-华龙网讯(王景行)你能想象,用自己的名字反复喷绘,最终形成一幅深邃流动的天空之画吗?9月8日,“千空——从涂鸦到绘画”法国艺术家RENK(瓦利格·尼科莱)个人作品展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近80件作品,全面呈现了瓦利格·尼科莱从街头涂鸦走向绘画创作的独特旅程。

瓦利格・尼科莱1987年出生于法国布列塔尼地区的雷恩市,13岁便与涂鸦艺术结下不解之缘。他几乎仅用喷漆创作,通过重复书写并叠加自己的名字“RENK”,使文字逐渐消隐于色彩与空间之中,形成深邃而流动的天空意象。

展览按时间与主题分为11个章节,从涂鸦到绘画,清晰地呈现了瓦利格·尼科莱的创作轨迹。
在“写生之旅”篇章,法国贝勒岛、圣米歇尔山等地的美景,都被瓦利格・尼科莱以喷绘的形式定格于画布之上。“与重庆观众所熟知的川美涂鸦街的涂鸦作品不同,瓦利格・尼科莱的作品不描绘具体形象,而是专注于光影、色彩与心绪的流动。”展览执行人张曦允介绍。

而在材料运用上,瓦利格・尼科莱还展现出非凡的创造力。“纸云”篇章中,他选用由纯石灰石粉和添加剂构成的特殊石纸作为创作载体。先用酒精马克笔写下“RENK”字母,再以丙酮溶解,画面呈现出如被雨打湿的水彩画般朦胧梦幻的效果。

与“写生之旅”系列相似,“纸云”系列作品中也能隐约窥见风景的层次。底部的树木与自然景致、中间的太阳光晕、上方的湛蓝天空,最终渐隐于纸张的纯白底色,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何桂彦对此高度评价道:“瓦利格·尼科莱先生形成了非常鲜明的绘画风格与方法论。他的作品中对‘此时此刻此景’的捕捉,与东方美学中的‘流白’‘禅意’不谋而合,能引发观众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

展览现场特别设置的纪录片放映区,成为一大亮点。镜头中,瓦利格・尼科莱背负沉重画材徒步荒漠、迎风作画的真实场景,生动展现了艺术家对创作的执着与热爱,不少观众深受触动。一位艺术专业学生感慨道:“他不仅是在画画,更像是在与自然进行一场直接、坚决、甚至近乎仪式性的对话。”

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焦兴涛表示,本次展览是川美与国际艺术界深度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是学校始终坚持开放办学理念的体现。“我们非常荣幸能将瓦利格·尼科莱这位充满哲思与探索精神的艺术家介绍给中国观众。相信他的作品不仅能带来视觉享受,更将引发关于绘画本质、自我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