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徐云卿)“不虚此行,这不仅是美的享受,更是精神的激励。”“原来重庆有这么好看的芭蕾舞剧!”……9月7日晚,不少北京的观众在观看芭蕾舞剧《归来红菱艳》后,如是说道。

9月7日,作为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的唯一一部芭蕾舞剧,重庆芭蕾舞团大型原创芭蕾舞剧《归来红菱艳》在北京中央歌剧院精彩亮相,向北京的观众展现了“渝字号”文艺精品的魅力。

《归来红菱艳》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为背景,以中国当代舞蹈艺术先驱戴爱莲为原型,讲述华侨艺术家“莲”从英国归来,在中国共产党党员“轩”的引领下,以舞为战激励民众斗志、在育才学校抚育战争难童、发展民族舞蹈事业的动人故事。
在北京,有不少慕名而来的《归来红菱艳》剧迷,于鑫淼就是其中一位。演出开始前半小时,他便来到了剧院,翻看着手中的宣传册。“我关注了国内很多芭蕾舞团,其中也包括重庆芭蕾舞团。我之前通过抖音直播等,观看了她们这部舞剧的排练片段,了解了故事背景,很感兴趣,因此知道《归来红菱艳》要来北京展演后,我马上买了十几张票,邀请我的亲朋好友一起来观看。”于鑫淼向第1眼TV-华龙网记者表达着自己的期待。

当晚19点30分,大幕拉开,在欢腾热闹的英国皇家舞蹈学校毕业典礼演出后,舞台被一片朦胧的“雨雾”笼罩。撑着油纸伞、提着皮箱的“莲”翩然而至,与在重庆的伯父相见,一同踏入了烟雨朦胧的山城雨巷。“幺妹,我们回家!”一句巴腔渝调的人声响起,正印证了舞剧名称中的“归来”二字。
紧接着,观众们见证了“莲”在重庆的点点滴滴:看她与儿时同伴“轩”意外重逢,看学童围着轩玩“老鹰抓小鸡”、唱抗战儿歌《马儿真正好》;又随着剧情,感受战火的残酷与人们的不屈——大轰炸后,在“轩”和“莲”的带领下,民众将被击落的日机残骸拖到市中心展览,鼓舞斗志;在国泰大戏院,“莲”首次将少数民族民间舞搬上了募捐义演的舞台,却因轰炸而中断,她带着学童们在烛光中跳起了“小马战舞”,以稚嫩歌声与足尖舞步坚守信念……一幕幕烽火中的坚守与抗争牵动人心,直至尾声“白鸽”翩飞,全场掌声久久不息。

这部剧首演于2023年,全国巡演累计90余场,前后历经多次修改打磨,在这次进京展演前,《归来红菱艳》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打磨提升。“《归来红菱艳》能够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进京演出,意义重大,因此大家都感觉十分荣幸,也十分重视。”重庆芭蕾舞团艺术总监、芭蕾舞剧《归来红菱艳》总导演刘军表示,经过打磨后,舞剧剧情主线更加凝炼,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和信仰力量塑造得更加鲜明,剧中的巴渝元素也更加丰富。

舞剧中的巴渝文化符号,与西方芭蕾舞艺术巧妙融合,再现了战时重庆人文风貌。舞台上,错落的吊脚楼轮廓浮现,复刻出山城特有的建筑特色,让人仿佛穿越到老重庆的街巷;拖拽日军战机残骸时,纤夫汉子不屈前行,将巴渝儿女的韧劲刻进每一个动作里;庙会场景中,孩童抱着秀山花灯来回穿梭,展现出巴渝民俗的鲜活烟火气;苗族舞等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出现更添风情,尽显民族文化交融之美。
演出结束后,观众们难掩激动之情。在北京读研究生的重庆观众潘晓雪,得知家乡的芭蕾舞团来京演出,便专程过来观看。“我的外公外婆也是重庆大轰炸的亲历者,而现在知道这段历史的人越来越少了,这部舞剧又再次提醒我们年轻一代,要铭记历史。”

“我们希望通过《归来红菱艳》,用芭蕾艺术铭记历史,致敬先辈,展现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同时,也希望让全国更多观众了解重庆的历史和文化,感受‘重庆造’芭蕾舞剧的风采。”刘军表示。
据悉,《归来红菱艳》于9月8日在中央歌剧院再上演一场后,将继续走进山西、深圳等地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