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眼TV-华龙网讯(通讯员 何珏俐 高爽)7月,当涪江第一缕晨光照进合川区文化馆,爱合川·“艺”路童行——暑期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正式启动。合川区文化馆党支部联动非遗保护中心,招募15名大学生志愿者以及小学、幼儿教师,面向4-12岁少年儿童推出文化普及免费开放课程。

合唱里的思政课:志愿者的“童趣化”巧思
上午9:00,合川区文化馆音乐教室里传出了稚嫩童声,文化馆音乐干部何珏俐正带着小朋友们进行练声。考虑到少儿的理解能力,她反复打磨教案,对经典歌曲进行改编,比如将《东方红》改编成童谣版,用孩子能懂的简单语言讲述 “太阳升”的寓意;在《学习雷锋好榜样》中融入拍手节奏,让孩子们在律动中直观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教唱时,她还别出心裁地搭配卡通图谱、设计手势舞,用“歌词接龙”“旋律模唱”等游戏方式拉近距离。课程结束后,志愿者们把孩子们的歌声录成短视频,细心剪辑后上传“合川文化馆”抖音号,让这份童真歌声传到更多人耳边。

书法里的家风课:志愿者架起家庭温情桥
下午2:30,书法教室墨香氤氲,志愿者、合川区书协会员李秀娟早已摆好笔墨,以“一封家书”为主题,手把手教孩子们写“廉”“善”二字楷书。看到孩子们提笔写下“爸爸少抽烟”“妈妈别熬夜”这些朴实话语时,她和其他志愿者悄悄记下每个孩子的家庭地址。等作品晾干后,志愿者们仔细将书法作品分装、贴好邮票,统一寄出,让文化馆的志愿服务顺着笔尖的温度,延伸到每个家庭的日常里。

陶艺里的行知文化:志愿者陪孩子捏出“滚烫的礼物”
清晨,合川区文化馆陶艺课的第一批作品出炉,20余件带着泥土余温的“行知杯”被孩子们小心翼翼捧出——杯壁上,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手迹清晰可见,杯底刻着每位小小陶艺师的姓名与愿望。这背后,是志愿者莫小琴提前查阅资料、带着孩子们读陶行知故事,又蹲在陶艺桌旁、逐个纠正捏泥手法、指导刻字技巧的忙碌身影。这是“陶泥里的行知课”志愿服务项目的收官时刻,更是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用双手捏出的最滚烫的暑假礼物。

正是这些志愿者的全程陪伴与用心付出,让220余名孩子在学会了合唱、书法、陶艺、舞蹈、剪纸等技艺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爱党爱国、家风家训、生态文明等“润物无声”的德育滋养。未来,合川区文化馆将把孩子们的合唱音频、家书、陶艺、剪纸整合成“爱合川·‘艺’路童行”数字展,让这场暑期志愿服务的温度与深度持续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