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8日,由重庆市艺术馆指导,中共梁平区委宣传部、梁平区文旅委主办,梁平区文化馆(梁山灯戏团)、梁平区非遗保护中心共同承办的“梁平区首届梁山灯戏大赛”在梁平区影剧院举行。


梁山灯戏是重庆市梁平区的传统戏剧,起源于明代正德年间,是梁平民间灯班的“玩灯”和“秧歌戏”融合而成的独立地方戏剧种,具有500多年的历史。梁山灯戏的剧目多取材于民间故事和乡土风情,其音乐系统包括灯弦腔、神歌腔和小调等多种声腔,表演时多采用方言,唱词通俗自然,充满生活气息。作为梁平人民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形式,梁山灯戏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是研究中国戏曲声腔系统的重要资源。2006年,灯戏(梁山灯戏)经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此次梁山灯戏大赛是梁平区首次由群众参与的比赛活动。参赛队伍分别来自街道社区、民间协会和学校。活动充分体现了梁山灯戏在梁平区的深厚的群众基础,也是梁山灯戏多年传承保护的一次成果展现。参加演出的人员包含了老、中、青、少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表演剧目也很丰富,既有梁山灯戏传统剧目《说媒》《招女婿》,也有课本剧《刻舟求剑》,还有根据革命历史人物改编创作的《智送情报》《江姐》。在参演的9支队伍中有5支队伍是来自职教中心、中学和小学同学们组成,这些小演员们的舞台表现非常优秀,不仅在表演中充分把握了梁山灯戏“嬉笑闹”“扭转跳”的表演特色,一招一式张弛有度,唱念做打有模有样,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待表演和学习梁山灯戏的态度,让观众看到下一代小小传承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理解和尊重,看到了孩子们对表演的自信、对表现的自信和对传统文化的自信。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深入开展,我市非遗保护工作机制日趋完善,目标更加明确,路径日渐成熟,成果逐步彰显。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在我们身边,走近非遗,传承传统文化,让全社会共同携手,共同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
文/重庆市非遗保护中心 王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