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学会作品鉴赏|东边日出西边雨
2021-01-07 11:14:00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1978年,我在山西写我的第一部酒文化作品《杏花村里酒如泉》时,曾与人争论过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否山西的自然气候。对方认为,山西地处北方,土地贫瘠,气候干燥,“清明时节”只有雪纷纷,不可能有“雨纷纷”。我则认为,第一,杜牧为唐代诗人,所咏乃唐代山西的自然气候,不能以现代山西的自然气候类比。已有学者考证,唐代“长安无冰无雪,气候温和”。与之相邻的河东山西,林木繁茂,雨水充沛,“清明时节雨纷纷”再正常不过。翻翻旅晋唐诗,查查山西史志,多的是“禁中春雨细,宫树野烟和。”“桃红细雨随车下,兰叶香风引绶长。”“载酒东林上巳前,春风消息杏花边。”“几见岗前吹竹笛,负薪沽酒醉西河。”“春雨细”、“桃红细雨”……不是“清明时节雨纷纷”是什么?末句的那个“西河”,就是现在山西汾阳市的古称。后经历代兵燹战乱,林木滥伐,如竺可桢研究“气候南移”,方有现代南北方气候的迥异。第二,气象学有“大气候”与“小气候”的鉴别,一个地方大气候“冬寒”,并不代表辖下一个小地方没有“春暖”,所谓“山前桃花山后雪”即是。

笔者早年翻越过二郎山,阴面白雪皑皑,阳面却阳光灿烂,同样一山而两候。前些时到奉节,读到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你可以说是川东民俗,江上情歌,但也透出自然气象的咫尺差异。因而笼统说“山西地处北方”“不可能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缺乏科学依据,属伪命题。

其实岂止自然界。在人类社会,学业进退,生活困达,竞争得失,也有“气候”的逆差,适者生存。比方没考上大学,可以创业,生活困顿,可以奋起,竞争失利,可以重来。庚子疫情防控期间,许多人“居家防疫”,初如困愁城,有翅难展。但很快,单位实行“远程办公”,坐在家里搞定一切,学校开起“网上授课”,孩子在家里也学业无忧;读书人抓住机会通读唐诗宋词、“四大才子”、“三言两刻”,健身者客厅一躺练起室内瑜珈;写手画家们更是或文或诗或书或画,硕果累累,仅重庆巿杂文学会会员就创作作品以千计,为一线的医务人员点赞,为驰援的解放军官兵高歌。最后结集成书,出版发行,引起社会的轰动。

当今国际形势诡谲多变,险象环生,中国人民不仅有能力抵御外侮,也有智慧化险为夷,这就是从“东边日出西边雨”的自然天候,看到西方不亮东方亮,缺了南方有北方的斗争策略。

刘禹锡一曲“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确是千古箴言,说透世界,道破人生。

(作者:鲁也,系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