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洪:抗疫文艺作品应当聚焦人民大众
2020-08-27 11:06:59 来源:重庆文艺网

陈华林 水彩 《面孔的故事》160×220cm

今年初,迅速蔓延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毫无疑问是中国人民的又一场突然而至的重大挑战,中华民族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一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人民战争随即在中华大地迅速展开,中华民族再次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病害无情人有情,在病毒肆虐的同时,广大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切实履行社会职责,满腔热忱地投入到防疫抗疫的全民行动之中,第一时间创作出大量文艺作品,抚慰民众、点赞英雄、表达情感、鼓舞士气,为全民防疫抗疫工作营造了浓厚的正面向上的文化氛围。但是,我们还是要看到,在海量的防疫抗疫文艺作品之中,不少作品存在形式化、套路化,不少作品存在口号化、概念化, 不少作品存在应付化、敷衍化,更有甚者存在调侃化、戏谑化,如此等等,虽然对危急时刻的文艺作品质量不必过于苛求,但对于创作的态度任何时候都不能随意。上述诸类问题,看似质量问题, 实质是创作态度的问题。所谓“态度决定一切”,“态度”虽不是解决作品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但却是让作品有血有肉有温度的关键所在。在大敌当前的危急时刻,文艺界同仁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投入创作呢?窃以为应当始终坚持把 “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紧密结合,把创作 的目光聚集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上,关注 此次疫情给他们带来的悲痛与疾苦,关注他们的惶恐与不安,关注他们的心愿与诉求,关注他们的抗争与自救,关注他们的顽强与坚毅,关注他们的从容与果敢,关注他们的大爱与无私……

人民群众、尤其是疫情一线的普通民众是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最大受害者。他们大量的家庭在短期内痛失亲人、朋友,不少人遭受病痛折磨,遭受隔离的孤独,遭受世俗的误解,遭受防控工作带来的一系列行动不便与生活压力,甚至出现无助和绝望的情绪,他 们对此次疫情的危害受害最重、感受最深。文艺工作者要忧其所忧,痛其所痛, 感其所感,要把此次疫情给群众带来的伤害写实写深,只有把新冠病毒的伤害写到位,才能把群众的情感写到位,才能把此次全民抗疫的作用与意义写到位; 人民群众是此次防疫抗疫工作的主力军。党的力量来自人民,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打人民战争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强大敌人和重大自然灾害的制胜法宝。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亦不例外。文艺作品要体现人民的力量,展现人民的风采,彰显人民的情 怀 ;人民群众是孕育英雄、成长英雄的土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英雄,英雄与群众既对立又统一,英雄既来源于群众,又召领着群众。在此次抗疫工作中,既有钟南山、李兰娟这样的老专家呕心沥血,有抗疫一线干部职工以身殉职,有火神山医院建设者的日以继夜,更有广大逆行者、志愿者,纷纷请愿前往一线参加救治工作的全国基层医务人员,一张张请愿书、一枚枚红手印、一句句朴实走心的请战话语,“老婆,你要好好地回来,老子包一年的家务。”一位汉子送别开赴疫情前线的护士妻子时流泪的喊话……这些来自群众身边的草根英雄更值得敬仰,更值得描写,更值得记录。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古今中外,大自然总会不时用意想不到的手法考验人类的生存能力。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这场还远未结束的灾难,发生于中华民族最为喜庆的传统佳节春节到来之际,发生于中国人民即将步入全面小康的欢庆时刻,让人猝不及防,让人倍感悲伤,但伤害已经并仍在发生,怨天尤人于事无补,反思追责似乎也不是时候。唯有共赴国难,共度时艰,阴霾挡不住阳光,风雨过后终见彩虹。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万众一心,众志必然成城,国家和民族遭遇的这场大考一定能过关。作为文艺工作者,作为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 有责任以文艺的方式记录这一场与毒魔搏斗的伟大的人民战争,履行为人民抒写、为时代立传的社会责任。

(卫洪,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