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李坐堂)10月18日下午,山城重庆洋溢着浓厚的艺术氛围。“艺动巴山蜀水 共绘时代新篇”——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第二十届群星奖曲艺惠民演出在沙坪坝区文化馆巴渝书场举行,让市民朋友在家门口尽享全国顶尖群众文艺大餐。
本场演出以“小舞台演绎大情怀”为主旨,六个源自现实生活的原创曲艺节目集中亮相,为线上线下超万名观众呈现了一场艺术与烟火气交融的曲艺盛宴。

本次惠民演出坚守“艺术回归人民”的核心理念,所有节目均从普通人的真实生活中汲取灵感,创新采用“艺术再现+群体共鸣”的叙事模式,让奋斗中的百姓成为舞台的绝对主角。
演出在中国曲艺牡丹奖及三届群星奖获得者凌淋带来的散打评书《笑谈重庆》中拉开大幕。凌淋用最接地气的语言,妙语连珠地勾勒出重庆城的市井百态与重庆人的精神风貌,现场笑声掌声不绝。

“太亲切了!凌老师讲的就像是咱们家门口发生的事。”专程从渝北区赶来观看演出的陈先生笑着说,“在这么雅致的书场里,听着这么接地气的故事,感觉艺术一下子就走进了我们心里。”

群口快板《小雨燕游学记》节目别出心裁地将北京雨燕拟人化为“动物外交官”,通过一家四口的万里迁徙见闻,以“小翅膀丈量大世界”的视角,艺术化地展现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壮阔图景,实现了“硬主题的软表达”。

评书《烈火浓情》作品将观众的思绪拉回2022年重庆山火救援的现场,深情讲述了以“龙娃子”为代表的摩托车手们逆向而行、运送物资的英雄故事,彰显了普通人在灾难面前众志成城、无私奉献的民族精神。

快板《家中来了洋女婿》用浓郁的四川方言,讲述了一段跨文化交流的温馨趣事。它以小家庭折射大时代,体现了中国开放包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主题。

群口快板《东江,东江,我是延安》回望革命岁月,传承红色基因。它以真实事件为背景,讲述1941年东江抗日游击队为打通南粤根据地与中央的通信联络,冲破封锁,让红色电波穿云破障直通延安的故事。

大调曲子《彩礼风波》则以幽默的方式展现了新农村移风易俗的新风尚。它通过春秀一家人针对结婚是否要彩礼的讨论及态度变化,从收彩礼到最终决定不收,展现了新农村建设中人民倡导移风易俗新风尚。
据悉,本次演出精心邀请节目原型人物、青年学子、高校教师、国际友人、社区代表及行业工作者等相关群体到场观演。不同身份观众的沉浸式参与,不仅让舞台与观众席的距离更近,更显著提升了演出的感染力与亲和力。

沙坪坝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是优质文化资源下沉基层的关键实践。“我们始终坚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创作初心,一方面以群众故事为创作内核,另一方面通过原型人物现场互动等形式,让艺术真正扎根人民。这一过程,成功实现了从‘演群众、群众演、演给群众看’的深度融合。”
图/沙坪坝区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