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哭,是因为内心真的被感动了” 重庆00后编导揭秘九三文艺晚会创作故事
2025-09-05 20:09:29 来源:重庆文艺网

第1眼TV-华龙网讯(王景行)9月3日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晚会运用了情境诗朗诵、舞剧、音乐剧、话剧等多种表演形式,再现抗战14年间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历程。

本次晚会起用大批年轻文艺工作者,其中,重庆“00后”男孩李嘉益在节目《延安!延安!》中担任编导,用年轻人的视角和创意,再现了那段烽火岁月中的革命热情。9月5日,第1眼TV-华龙网对李嘉益进行了独家专访,探寻其幕后的创作历程。

微信图片_2025-09-05_201816_941
东方演艺集团演员、编导李嘉益。受访者供图

锄头、马步枪

都成为舞蹈情感“符号”

《延安!延安!》,这个由东方演艺集团演员、编导李嘉益担任编导的歌舞节目,是整台晚会中情感浓度极高的一段。演员们以铿锵有力的舞步模拟开垦土地、锻造铁器的劳动场景,配合高亢的陕北民歌,再现了延安时期大生产运动的火热景象。舞蹈语言与戏剧情境的结合,生动诠释了“人民必胜”的深刻内涵。

节目《延安!延安!》。网络截图

“接到任务时真的很忐忑。”李嘉益在接受第1眼TV-华龙网采访时坦言。作为“00后”,能参与如此高规格的国家级晚会,他既觉得荣幸,更明白肩头的重量。

在长达半年的创作期中,他看了大量的史料、著作、纪录片,力求准确再现那段烽火岁月。他回忆道,有一张延安时期大生产运动的老照片,让他印象极为深刻,照片中,漫山遍野都是军民一起生产的身影,军人即便在劳作中也站得笔直,宛如一条钢铁防线,那种纪律性和革命热情让他深受震撼。

延安制造的无名式马步枪。网络截图

如何在舞台上表达出当年的革命热情?

李嘉益想到了在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中见到的一面“五星红旗”——那是1949年革命者用红色绣花被面和黄草纸在狱中拼凑而成的旗帜。“它不像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么整齐,但每一针,都是信仰。”

于是,在节目《延安!延安!》中,李嘉益和他的团队运用了大量真实的历史物件作为舞蹈情感表达的“符号”,如大生产运动中挥舞的锄头、延安制造的无名式马步枪、抗日军政大学的黑板……在他看来,“每一件物品都是跨越时空的信物,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历史。”

每一个动作不能只是好看

必须要有情感和力量

排练远比想象中难。

由于《延安!延安!》的参演人员达到了几百人,这对李嘉益的舞蹈设计和调度能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他和团队最初设计了上千个舞蹈动作。但在排练过程中,他们根据演员的现场表现不断调整,做减法,最终将节目精简为五分多钟的精彩呈现。“每一个动作不能只是‘好看’,必须要有情感和力量。”李嘉益说。

在彩排过程中,李嘉益还遇到了一个难题。因为很多演员都是年轻人,对几十年前的历史缺乏直观感受。于是,他便和演员们一起观看影像资料,声情并茂地讲述当年的革命故事。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演员们深受触动,不少人眼中都满含热泪。“我们哭,是因为内心真的被触动了。这份感动更加坚定了创作好节目的决心。”李嘉益感慨道。

节目中国,演员演唱《抗日军政大学军歌》。网络截图

演出结束时,李嘉益站在侧台,看着台下许多观众抬手拭泪。“那一刻,我觉得一切都值了。”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用年轻人的视角讲述历史,“既要对得起战场上的前辈,也要让当代观众感受到那段历史的温度。”

如今,李嘉益已投入舞剧《天下大足》的修改创作中。作为演员与舞蹈编导的他,想把这次经历转化为更长远的动力。“用我们这一代人的视角,继续讲那些值得落泪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