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徐云卿)9月7日、8日,重庆芭蕾舞团原创芭蕾舞剧《归来红菱艳》将亮相北京中央歌剧院,参演“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该剧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以芭蕾艺术讲述抗战故事,在舞台上完成了一场诗意的历史升华。

作为入选本次展演的唯一一部芭蕾舞剧,《归来红菱艳》以“中国舞蹈之母”戴爱莲抗战时期在重庆的经历为原型,讲述了海外华裔艺术家“莲”从英国回到战火纷飞的重庆,在共产党员“轩”的引领下,以舞为战激励民众斗志、在育才学校抚育战争难童、发展民族舞蹈事业的动人故事。
抗战时期,重庆经历了日军长达6年10个月的轰炸,山城人民以“愈炸愈强”的不屈精神,在废墟中书写坚守,于硝烟里传递希望,铸就了一座炸不垮的精神堡垒。舞剧将真实事件转化为震撼人心的艺术语言,深刻把握了这段历史故事。

例如,抗战时期,一架日军侦察机曾被击落,当地民众自发用绳索、扁担等简陋工具,合力将敌机残骸从郊野拖入城中公开展览。这一事件迅速传遍山城,成为抗战时期民众自发抗敌的象征行为。舞剧以此为灵感,以“川江纤夫”为意象,通过富有张力的动作,模拟拉纤的前倾、蹬地与协力前行,再现了那段民众拖拽敌机、不屈前行的历史场面。女主角身着一袭炽烈红裙跃入舞台中央,以一段高难度的独舞呼吁着民族的觉醒,传递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剧中还再现了陶行知先生创办育才学校的感人历史——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这所学校成为无数难童的庇护所。舞剧中,“莲”不仅为孩子们传授芭蕾艺术,还给予了他们精神的慰藉,成为心中不可磨灭的希望象征。

《归来红菱艳》不仅来源于历史,也致力于艺术的多元融合。作品巧妙融入秀山花灯的非遗韵味、黄桷树的坚韧意象和吊脚楼的山城风貌,赋予舞剧浓郁的川渝地域特色。从真实历史到艺术创造,《归来红菱艳》实现了从史料挖掘到艺术重构,从历史记忆到精神传承,通过芭蕾这一国际化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文化创新的当代活力。
据悉,9月8日19:30,第1眼TV-华龙网客户端等平台将对《归来红菱艳》演出进行直播,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