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诗歌铭记历史 以朗诵致敬英魂 重庆市话剧院推出长篇史诗朗诵节目
2025-08-31 14:59:04 来源:重庆文艺网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庆市话剧院近日推出长篇朗诵诗《在朝天门,听见踏浪疾行的草鞋声——致敬350万出川抗日的川军将士》。该作品由重庆市工人运动研究会会长、诗人陈刚创作,由刘紫旭、刘又僖朗诵,龚晓江担任配乐及后期制作。

川军出川抗日是中华民族抗战史上悲壮而光辉的一页。全面抗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四川军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全川(含今重庆辖区)累计征召兵员逾350万,约占全国总兵员五分之一,位居全国之首;同时承担了战时国家三分之一的财政支出与大量粮食供应,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

装备简陋的川军将士脚穿草鞋、肩背斗笠,转战南北,先后参与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几乎所有重大战役,坚守五分之一的国土战场。在滕县保卫战中,王铭章师长率部力战殉国,为台儿庄大捷奠定关键基础。川军以血肉之躯赢得“无川不成军”的赫赫威名。

八年全面抗战,川军伤亡超过64万人,其铮铮铁骨与凛然气节永载史册。他们是中华民族永不磨灭的丰碑,其精神至今仍在巴蜀山河间回响。

 

在朝天门,听见踏浪疾行的草鞋声

——致敬350万出川抗日的川军将士

陈  刚

 

1

那一年,长江与嘉陵江,在此

打了个结,一个浸透泪水的结——

像母亲攥皱的衣角

在风中,不曾发出一丝哽咽

 

黑云压垮东北,战火撕破华北

河山在铁蹄下片片破碎

草鞋,草鞋,草鞋

一群又一群铿锵的足音,蓬勃的生命

一旦踏出,就奔赴抗日救亡的水路与山峦

迈向生死茫茫的烽烟

 

娘送儿郎,妻送夫君

江风呼号,汽笛裂空长鸣

出征,衣衫褴褛,钢枪在握,心跳如雷

漩涡深不见底

三百五十万双草鞋,正踏过险浪

涛声锻成号角的刹那

闪电,“轰隆”一声劈开长夜

 

九十六万渝州儿郎

汇入三百五十万川军铁流的洪波

把夔门的雾,踏成星河不灭

远征的路一再拉长啊

竟落满了——苍茫风雪!

 

2

当抗日的旗帜卷起漫天烈焰

所有的拳头都攥成了石头

国共合作的枪声

终于瞄准同一个方向

民族存亡的呐喊

终于震响在同一条战壕

 

“川军——从不负国!”

这血誓,在炮火中滚过、淬过

铸成了青铜,勋章烙在胸膛

 

淞沪烈火,灼烫挺直的脊梁

南京残阳里,倔强在一寸寸生长

滕县断垣,记得死守的重量

武汉江风,卷着大刀寒光洌——

比月光更凛冽!

豫湘桂焦土,一寸山河一寸血

军魂,正篆刻永世不朽的碑帖

 

听!反攻的号角撕裂苍穹

川音撞碎残阳的那一刻

五分之一的疆场都在燃烧

每寸焦土都在咆哮:

“抗战到底,始终不渝”

“护我中华,天地昭昭”

 

3

单衣裂了口,凝着带盐的霜

子弹比飘雪还轻,轻得像声叹息

后方?在千山之外

补给?是断线的纸鸢,风雨飘摇

 

只有那面旗!

比坠落的夕阳更沉重、更悲壮

“死”字在风里绷成弓

就成了民族脊梁——

撑起快要崩塌的苍天!

 

“伤时拭血,死后裹身”

那个血性的“川”字

早已錾进了骨头的缝隙

巴蜀的草鞋踏碎长江的迷雾

三百五十万声“给老子拼了!”

吼声,震彻太行山的月、大别山的风。

 

正面战场啃噬着钢铁洪流

青纱帐里长出复仇的刀枪

一个死守每寸山河,一个撕裂敌人心脏

两条战线的铁流,在黄河咆哮声中

熔铸成中华民族的钢铁脊梁

 

大刀劈落的寒光里

倭寇的拂晓,正裂开一道缝

台儿庄的冻土,喝饱了辣椒味的怒吼

湘江浊浪裹着忠魂,奔涌时

把枣宜的晚风,都扯成冲锋的形状

 

八年烽火里,巴蜀子弟

三百五十万,把命押给祖国!

五分之一的兵甲,三分之一的粮秣

“无川不成军”——

这烙印太深!是血肉熔铸的丰碑啊

在天地间,挺立起光芒万丈

 

4

三百五十万棵巴山松,在大地上行走

落叶之处,山河的伤口长出新生

三百五十万碗烈酒,仰首饮尽——

转身,便成了铁与火中的光!

 

背包里的家书,早被硝烟腌成褐色

灶台上的腊肉香,还在梦里萦绕

娘缝的布鞋,磨穿了底也舍不得脱下

乡音在枪林弹雨中踉跄奔走

喊着弟兄们的名字,往死里拼杀

 

六十四万个名字,永远留在异乡月下

三峡的猿声漫过战壕时

无名花草

正蘸着露水书写碑文

笔画里有火锅的烫,川剧的腔

在他乡夜最深处,他们仍在呐喊:

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鬼

“列祖列宗,华夏——不亡!”

 

5

如今啊,

朝天门的风,还在嘶哑地呼唤姓名

天堑已成通途

跨江大桥的钢索,绷着

那些未曾归来的脚步声

 

夔门峭壁上,悬棺忽然集体转身

骨缝里迸出的川腔,比青铜还响:

“这锦绣河山——我们用命守住!”

 

惊涛拍岸,日夜回响

每朵浪花,都是不瞑的眼

凝视川流不息的晨昏

每寸安宁里,都烙着带血的足迹

石壁渗出的水珠,是未干的泪

正擦亮——用命换来的霞光!

 

两条抗战血脉拧成钢绳

从尸山血海里,拽出黎明的衣角

那些没有回来的脚印

都长成了纪念碑

风一吹,就唱起了雄壮的《保卫黄河》

 

6

听!这江涛如鼓,亘古回响

是青铜编钟,在青铜的河床激荡!

千百万忠骨铺就的

托起的,何止是钢梁,更是黄河与长江

 

朝天门前,千帆正穿过阳光

新时代的脚步,踏响“强国有我”的铿锵

接过那面血染的战旗

号角,仍在铮铮铁骨里响亮!

 

看!华夏星空下——

“从不负国”的誓言

已化作千百万双草鞋夯实的灯塔,压不弯的脊梁

照亮民族复兴的路一一

永耀星光,乾坤朗朗!

(来源:市话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