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话剧院全新品牌发布 来抗建堂解锁重庆“另一半”文化密码
2025-08-15 20:56:14 来源:重庆文艺网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陈发源 实习生 张子涵)逛一逛文创集市,与NPC打卡互动,还能欣赏抗战主题戏剧,这样的戏剧新体验是不是很惬意?8月15日,由重庆市话剧院举办的“没到抗建堂,重庆只算打卡一半”品牌发布会在重庆抗战戏剧博物馆举行。抗建堂即日起将开展抗战话剧常态化演出,推出剧中场景复刻、戏剧工作坊、Citywalk、文创集市等系列活动,让市民在这座被誉为“中国话剧圣殿”的文化地标感受戏剧的力量。

焕新开启融合发展新篇章

抗建堂诞生于1941年,由周恩来、郭沫若、阳汉笙等先辈亲自倡导修建。作为战时中国话剧的精神堡垒,这里曾首演《风雪夜归人》《北京人》《棠棣之花》等33部经典话剧,留下了曹禺、老舍、秦怡、张瑞芳等艺术巨匠的足迹和周恩来七度观剧的佳话。

历经八十余载岁月洗礼,在重庆市、区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投入下,抗建堂通过文物修缮、设立重庆抗战戏剧博物馆、复排经典剧目以及打造戏剧文化风貌区等系列工程,成为活化抗战戏剧历史、连接当代文旅体验的重要枢纽。

此次发布的品牌口号“没到抗建堂 重庆只算打卡一半”,旨在强调抗建堂所承载的深厚抗战戏剧文化是深度理解重庆城市灵魂不可或缺的“另一半”。

重庆市话剧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剑表示:“重庆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抗建堂被誉为中国话剧的‘圣殿’,象征了重庆作为战时大后方的文化抗争精神,是抗战历史的活化石。以抗建堂为代表的抗战戏剧历史和抗战戏剧文化值得被看见,值得被全球传播,成为打卡重庆的另一半。没有感受这段抗战戏剧文化,就无法真正读懂重庆这座城市。”

品牌发布后,将依托重庆抗战戏剧博物馆不定期举办戏剧体验活动,推出“3+1现象级IP剧目循环常驻演出”模式,《雾重庆》《风雪夜归人》《河街茶馆》等经典话剧将以半年度为单位在抗建堂剧场驻场演出。同时,以《群猴》等为代表的经典短剧系列于每周四、五上演,让观众能在历史原址感受艺术魅力。打造抗建堂戏剧文化风貌区,融合民国风情街景、剧中场景复刻(如七七小饭馆、河街茶馆)、戏剧工作坊、Citywalk、文创集市等,形成全息沉浸的文化消费场景,为市民带来全新的文化体验。

《群猴》《雾重庆》形成驻演矩阵

除品牌发布外,当晚,经典讽刺喜剧《群猴》在抗建堂剧场首演,为这座“永不落幕的戏剧方舟”奏响了启航的序曲,正式拉开了宋之的戏剧《雾重庆》《群猴》同登抗建堂舞台的帷幕。

据了解,《群猴》由剧作家宋之的创作于1946年,该剧故事也发生于1946年,某小镇正举行“国大代表”选举,各派系相继登门,荒诞角逐,从谩骂发展为斗殴,警察闻声而至,众人急中生智谎称“排练猴戏”。

整场演出时长约1个小时,所有的戏份都在一座老宅的客厅进行。舞台上,精致的雕花门窗、褪色的丝绒窗帘、笨重的红木家具、昏黄的水晶吊灯,营造出一种华丽的腐朽感,如同一个精心布置的牢笼,让那些内在的污浊、算计毫不掩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重庆市话剧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群猴》导演梁东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道,这是他第四次排《群猴》。这次,他和演员们在精准的节奏与爆发的表演中,注入对人性更鲜活的映照与思考。他将《群猴》置于一个绝佳的熔炉中,老宅客厅的年代感提供了历史的重量和视觉的质感,黑色幽默的定位则精准地放大了剧本内核的荒诞与残酷,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刺骨的寒意和对权力异化的深刻反思。

“这是我第一次饰演这个角色,难度挺大的!”重庆市话剧院青年演员、《群猴》主演张蓝心告诉记者,戏中她饰演的冯霞造这个角色,是一个反派人物,其中的难度主要在于角色的性格与她有很大的反差,性格更加泼辣、凶狠,在饰演中她时常把这个角色想象成一个不坏的人,把她当成一个好人来演,通过这样的尝试让这个角色立起来,更完善。

据悉,《群猴》首演后,将于每周四、周五上演,与每周六上演的经典话剧《雾重庆》形成驻演矩阵。这也是全新品牌发布会后的一次创新,架起戏剧与观众的桥梁,深刻感受重庆的历史筋骨与文化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