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下的立体敦煌 文保专家孙志军来渝揭秘千年文明基因
2025-07-25 11:29:06 来源:重庆文艺网

7月24日晚,南岸区精典书店内座无虚席,由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与湖南美术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大敦煌》主题文保读书会”在此拉开帷幕。这场以“发现敦煌的山水格局和文化遗存”为主题的活动,让读者透过镜头与文字,触摸到敦煌跨越千年的文明温度。

活动特邀《大敦煌》作者、敦煌研究院艺术研究部副部长孙志军担任主讲。拥有四十一年敦煌研究经历的他,以“景观文本”为钥匙,解析了这部耗时多年打造的视觉史诗。书中200余幅影像覆盖三万平方公里敦煌疆域,从祁连山冰川到雅丹风蚀地貌,从莫高窟壁画到普氏野马栖息地,构建起超越传统文献与口头叙事的“第三维度”认知体系。

“敦煌的每一粒沙都藏着文明密码。”孙志军结合亲身经历,讲述了景观背后的文化深意:祁连山融水孕育的绿洲走廊,不仅是丝路商旅的栖息所,更催生了文化与商贸的交汇;干旱气候意外成为壁画的天然守护者,而古代灌溉渠系与烽燧则刻下人类与自然对话的印记。他特别展示了鸣沙山治沙成果——通过工程与生物措施,流向莫高窟的沙流量减少85%,让听众直观感受到当代文保工作的延续性。

对话环节中,敦煌研究院北石窟研究所学术顾问李晋与孙志军展开深度对谈。两人从《推沙扫窟重饰功德记》的千年守护传统,谈到“数字敦煌”的现代传承,揭示出敦煌文化生生不息的密码。现场展示的敦煌文书、石窟解剖图等珍贵素材,让读者看到景观文本与文献记载的互文关系。

此次读书会不仅是一场文化分享,更开启了公众认知敦煌的新维度——当景观成为可阅读的文本,这座文明宝库的密码,正等待更多人去解锁。
文图/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