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贺知章《回乡偶遇》改字、改韵
多版本说改诗之必要
凌泽欣
袁枚诗话说“一诗千改始心安”,前人写一首诗,要改一千遍才放心,可见改诗之要。
贺知章的《回乡偶遇》脍炙人口,我们都十分喜欢。贺知章的《回乡偶遇》有多种版本传世。衡塘退士主编的《唐诗三百首》(清)《回乡偶遇》第二句是“乡音无改鬓毛催”。而《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下同)编辑的《回乡偶遇》第二句却是:“乡音难改鬓毛衰”,第三字和第七字与衡氏编版不同。且《全唐诗》在诗后有注曰:一作“乡音难改面毛衰”,一作“借问客从何处来”。《全唐诗》是清康熙年间出版的,其中载贺知章诗1卷,排序为112,编诗19首加两句。综上所述,可见贺知章此诗在清以前已有多种版本传世。前述已举两句共五种不同版本。但是,还未包括题目的修改,题目除了《回乡偶遇》之外,还有一个题目叫《回乡偶书》。以贺知章此诗为例,说明诗词创作是有修改的,是可以修改或曰允许修改的,甚至说修改是写诗的必然乃至必须和必要的。由此,我们顺便来厘清一个问题,那就是今人读到前人诗句的版本有异,好诗也有这种情况,可以认为是经过多次修改的结果。尤其是好诗,好诗才有锦上添花的必要。当然,有的是诗人自己改的,也有的或是他人所改。
关于《回乡偶遇》的押韵问题也值得一谈。《全唐诗》载贺知章《回乡偶遇》: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第二句用“衰”字押韵,这已经明显失韵了,就是失律了。平水韵中,“衰”字是上平声【四支】部韵。而“回”字和“来”字是上平声【十灰】部韵。它们虽是邻韵,按格律要求,邻韵只可以在一首诗的首句或尾句选一句借用邻韵押之,将邻韵夹用于中间第二句来押显然是失律了。或许有人会说,唐时,尚无“平水韵”本,“衰”字在当时或可如此用之。那就错了,唐人当时的用韵规则,已经受到平水韵的约束,或曰平水韵是按唐人用韵规则为基准编辑的。我们可从唐人诗中随意举出前人“衰”字押韵是为“支”部韵使用的例子:
一、唐·白居易《萧相公宅遇自远禅师有感而赠》
宦途堪笑不胜悲,昨日荣华今日衰。
转似秋蓬无定处,长于春梦几多时。
半头白发惭萧相,满面红尘问远师。
应是世间缘未尽,欲抛官去尚迟疑。
二、唐·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还可以从唐宋诗中找到很多例子。
我们以《全唐诗》辑《回乡偶遇》为例,可以见识到古人在选编诗集时,首认其意,次认其律,不以律压意,而以律让意。即便失律,只要诗意好,亦可以其诗意好而用稿。贺知章这首好诗未因其格律上的疵点而被选留,才让我们有机会欣赏到这首能够引起共鸣的好诗。
因此,我们今天在创作或选编诗稿时,亦应当不以律为桎梏,应当以律让意,以意为先,以律为次。
作者简介:
凌泽欣,字欣慰,号钓鱼台主人,巴渝人氏。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华诗词学会评论委主任;《诗词百家》《云帆诗友》《诗刊》前子曰社顾问,中国凌门诗社名誉社长,重庆市诗词学会第四届、五届会长。出版《中华诗词格律及写作常识讲义》《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凌泽欣诗词三百首》等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