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眼TV-华龙网讯(通讯员 丛宇阔)5月11日晚,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第一届文学节系列活动之经典篇目新唱比赛“青春之名,星海之韵”在该校学术报告厅举行。活动特邀西南大学二级教授董小玉、重庆市散文学会副会长郑劲松出席指导。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张勇、党委副书记刘汭雪、语文教研室王浩、音乐教研室赵月琼,以及本部各年级学生代表和巫山中学红叶书院学生代表组成评委,高2026届全体师生共同参与。
比赛在《少年中国说》慷慨激昂的吟唱中拉开序幕。随后,楚辞新韵中,18班《九歌·楚魂》将千年楚辞与现代音乐交织,学生们以刚柔并济的舞姿诠释家国情怀;南北朝歌声中,16班《敕勒歌》重现草原牧歌图景,带领观众穿越战火纷飞的时代。
汉唐风华里,14班以白话演绎《孔雀西北飞》,巧用方言与喜剧元素激活汉赋魅力,10班《少年行·新韵》融汇武术、戏曲等艺术形式,展现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

宋代文脉篇章尤为亮眼:17班以《忆仙姿·绿肥红瘦》为引,通过《知否知否》的现代演绎实现古今对话;5班将王羲之兰亭雅集化作《兰亭序》视听盛宴;12班原创作品《李清照·浮沉》融合说唱与古筝,演绎一代词人跌宕人生;13班与15班《子瞻词新唱》则为《定风波》注入时代精神。

创新叙事板块同样精彩纷呈:3班与8班联袂的《长恨歌·故事新编》以女性视角重塑杨贵妃形象;9班《东风破》以情景剧再现苏轼乌台诗案后的豁达襟怀;6班与7班合作的《千年万岁,椒花颂声》讲述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的悲喜友情。

整场比赛持续两小时,各班级通过“以新视角解读经典,用新形式传承文化”的创新实践,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获得评委组“文学教育与美育实践深度融合”的高度评价。

西南大学教授董小玉进行现场点评。她指出,古典诗词并非尘封的古董,而是流动不息的文明星河,在同学们的演绎中,千年文脉化作流动的光影,诗魂在青春语境中焕发出创新光芒。她从三个维度提出建议:其一,在古今融合中需强化自然过渡,建议通过音乐转场、服饰演变等细节实现历史场景的现代转译;其二,舞台设计可深化沉浸式体验,运用光影特效与空间叙事增强艺术感染力;其三,角色塑造应注重情感肌理,在互动细节中展现人物心理的微妙变化。

最后,老师、学生评委共同评选出二等奖4名、一等奖4名与特等奖3名。《李清照·浮沉》《少年行·新韵》《忆仙姿·绿肥红瘦》《千年万岁,椒花颂声》荣获二等奖,《九歌·楚魂》《兰亭序》《东风破》《子瞻词新唱》荣获一等奖,《长恨歌·故事新编》《孔雀西北飞》《敕勒歌》荣获特等奖。董小玉、郑劲松、刘汭雪共同为获奖班级颁奖。

此次西南大学附属中学首届文学节系列活动之经典篇目新唱比赛,是一次文学经典的“青春演绎”、一场年少风采的生动诠释、一段纵横古今的文化旅途。未来,他们将继续以青春活力点亮沉睡的诗篇,在时代脉搏中催发经典新的枝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