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老高(土家族)
今年春节回老家陪岳父大人过完年,便直飞北海,几经周折终于坐上游船上了涠洲岛,忙碌了一年到头,也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小长假,得以短暂的放松放松。
涠洲岛四面环海,北临北海市,东望雷州半岛,东南与斜阳岛毗邻,南与海南岛隔海相望,西面面向越南。涠洲岛是火山喷发堆凝而成的岛屿,据说250万年前发生过四次大的火山活动,涠洲岛火山最近一次喷发大约在7000年前,这前后五次火山运动决定了涠洲岛的形成,塑造了涠洲岛的地表地貌,被称为中国最年轻的火山岛。全岛总面积仅20来平方千米,常住居民不足2万人,最高海拔也不足80米。岛上两条旅游绿道几乎成平行式的贯通东西再环绕全岛,中间是黑色的沥青,两旁是红色的沥青,宽敞而优美。从两条大道再分支若干小道通往各景点各民宿集中区。据说岛内有五大景点:鳄鱼山、滴水丹屏、石螺口、天主教堂和五彩滩,但因为天气和心情,我都没有认真光顾和游览,也许我真的不太适合外出旅游,从踏上涠洲岛的那一刻起,海风就裹挟着雾蒙蒙的天,吹散了我一路的心情与向往。
据说涠洲岛的日出是很好看的,金色的光洒在层层叠叠的火山岩上,海水轻抚着滩涂,光影交错间,五彩斑斓的色彩如梦如幻,我也是冲着这个而去的,因为我是摄影爱好者。结果怎么也没能遇巧,我每天早晨6点就起床去海边,连续守了三个早晨,因为天气原因,也没能守出来我想要的那个心中的“蛋黄”。很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也和我一样,有的还拿着“长枪短炮”在那里守候,结果都高兴而去扫兴而归。我每天守累了就在海边一家老乡开的馆子吃油条喝豆浆,老乡见我是老乡,又那么执着,他才告诉我说,“别信网上瞎吹,冬天,特别是春节期间,很少能看见日出的,我在这里快十年,这个季节能见到太阳的时候太阳已经在你头上了。”
涠洲岛地方不大,但其宗教文化源远流长,盛塘天主教堂虽年代久远,但至今仍旧庄严神圣,岛上信奉妈祖的原住民很多,南湾的三婆庙如今依然香火不断。这座由珊瑚石建成的哥特式建筑,在岁月的洗礼下散发着独特魅力,斑驳的墙壁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走进教堂,悠扬的钟声仿佛在讲述着当年传教士远渡重洋而来的历史,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我们下榻在沟门村的一个叫隐拙的民宿,这里的环境很好,窗外是海浪轻拍沙滩的美景,充满海岛风情。院落里有喝茶的地方、聊天的地方和吃饭的地方,整个民宿都掩映在一个原生态的环境里。入夜,伴着海风酣睡;清晨,在鸟儿的欢唱中醒来,感觉全身都很轻松。当然,房间是不敢恭维的,连一台电视机都没有,整个民宿里麻将机也只有一张还是坏了的。所以,没有什么夜生活,晚上大家只能干坐着等瞌睡来了睡觉。这个民宿下厨的是两口子,女的当下手洗碗洗菜端盘子,很麻利。掌勺的男子是四川广安人,个子不高,面部有点显黑,也没有其他厨师那么胖,炒菜时在厨房里还放着音响唱着各个时代的流行歌曲。他不仅跟着唱,上半身在炒菜,下半身则随着音乐跳动,显得非常轻松愉快。他不仅川菜和渝菜炒得很地道,就是我们买回来的海鲜,经他加工出来,菜品色香味形俱全。那天下午,我们逛完南湾海鲜市场,随手挑上几种心仪的海鲜回来让他加工,不一会儿,鲜香四溢的美食便端上了桌子,肥美的螃蟹、鲜嫩的爬爬虾、爆炒的花甲,每一口都是大海的馈赠,每一口都饱含着海岛的风情,每一口都展示了这位掌勺人的非凡厨艺。
在涠洲岛,天空和大海的颜色变化是一场绚丽多彩的视觉盛宴,我们虽然没能看到日出,但也饱尝了海边黎明到清晨的美景。黎明时分,天空会呈现出一种深邃的蓝灰色,与天空的蓝灰色相互呼应,仿佛是夜幕即将退去的信号,天际线开始微微泛出淡淡的青色。星星依然闪烁,但光芒逐渐黯淡,仿佛它们也意识到白天即将到来,自己开始悄然退场,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清晨开始,天空的颜色变得更加明亮和柔和,东方的天空开始出现淡淡的橙色和粉色,像是被晨曦轻轻拂过,染上了温暖的色彩。这些色彩逐渐向四周扩散,云朵也被染上了绚丽的色彩,它们或浓或淡,或聚或散,像是天空中的精灵,在晨光中翩翩起舞。随着阳光的逐渐增强,海面上开始出现金色的波光,这些波光如同碎金般闪烁,为大海增添了一份灵动之美,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美好。可是我在的那几天里,每天我都在尽情享受准备迎接太阳喷薄而出时,却被乌云拦腰接走了太阳,始终没有能见到那个“蛋黄”,那一瞬,就像人生旅程上,希望有多大,失落就有多痛。
在涠洲岛的时光,是一场逃离喧嚣的梦。这里的海滩、美食和民宿以及风和坑,都成了我记忆中一次欣喜与心痛,让我在离开后的这段日子里,仍然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