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文苑 | 石柱八大碗
2025-01-26 09:06:41 来源:重庆文艺网

文/老高(土家族)

我一直很怀念老家的八大碗,依稀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带着我去周家坝还是刘家庙吃过一次大户人家的婚酒,当时席桌上就是摆的八大碗,也叫荤八碗。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对于我来说,虽然小孩不能上桌只能靠在边上吃,但爸爸一直给我夹菜,我依然是吃得酣畅淋漓,从此就烙在了我的记忆里,挥之不去。即便是后来吃山珍海味,也难冲淡我对八大碗的记忆和怀念。

我老家在石柱县,这是一个有名声有味道有故事的地方,她是全国四个单一的土家族自治县之一,这里处于三峡库区的腹心,七曜山、方斗山脉呈平行状态横亘县境;这里生态资源、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多样性物种竞相生长,具有中国黄连之乡、中国莼菜之乡和中国辣椒之乡的美称。现如今的交通也非常便利,沪渝线动车和三条高速公路自东西南北穿境而过。

特殊而优越的地理环境铸就了大山一般厚重的土家儿女,也创造了一系列的土家饮食文化,其八大碗就是岁月沉淀的味觉传承,在土家族聚居的山水之间,八大碗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厚重底蕴,犹如一部无言的史书,传述着土家先辈的生活过往。

老家的八大碗,一般指的是芽菜烧白、红烧蹄髈、香菇炖鸡、粉蒸扣碗、酥肉蛋条、喜沙甜肉、清蒸活鱼、油炸豆腐。关于八大碗的由来有多个版本,有人说土家族的八大碗起源于一场盛大的部落庆典。那时,土家族的祖先们刚刚定居在这片土地上,经过辛勤劳作,庄稼丰收,六畜兴旺。为了庆祝这来之不易的富足生活,部落首领决定举办一场盛宴,每户人家都拿出自家最好的食材,拼凑出八道大菜,摆满一桌,敬奉祖先与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阖家安康。也有人说可以追溯到八部大王用于祭祀祖先。传说在土家族聚居的大部分地区都曾有八部大王庙,为祭祀八部大王的日期,便做八碗荤菜敬奉八位大王。久而久之土家人每逢节假或是嫁娶便都会以八大碗来招待四方宾客。

前不久我又回老家找了几个农村办席的厨艺长者探寻,我觉得他们说的更有道理。明末巾帼英雄秦良玉一生戎马40余年,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崇祯皇帝召见后回到石柱万寿寨驻地,身为土司的丈夫马千乘即令摆大宴迎接犒劳将士们,并亲自赐以有浓郁土家代表的八碗菜谱,将士们吃后领悟了其良苦用心:芽菜烧白,代表对战死沙场的将士们的尊重与怀念;红烧蹄髈,金戈铁马,战无不胜;香菇炖鸡,像香菇的生长环境,寓意着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粉蒸扣碗,象征着追求和平,蒸蒸日上;酥肉蛋条,象征着吉祥和富贵,因其形状像金条,寓意着财富和好运;喜沙甜肉,喜气吉祥,生活如蜜甜;清蒸活鱼,象征着家庭幸福,年年有余;油炸豆腐,豆腐与“都福”“多福”谐音,代表着对来年生活富足的美好愿望。所有菜品均用大土碗盛装,看似荤菜而并不油腻,软糯香甜。席桌为四方桌,每方坐两人,每桌共八人。“八”是土家人的吉祥数字,八仙桌上摆放八大碗,围坐八名将士,视为“八八八(谐音发发发)”!将士们围坐桌旁,喝着摔碗酒,跳起摆手舞,欢声笑语在半空回荡,大家品尝着美味,回想着过往,想象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传说是否真假很难考证了,但八大碗从庆典之食逐渐演变为土家人日常生活中招待贵客的最高礼遇,必有其独到之处。每当有远方的客人来访,热情好客的土家人就会燃起灶火,精心烹制这八道佳肴,让食者体悟到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独特文化魅力。八大碗不仅是舌尖上的享受,更是土家民族精神与情感的寄托,在烟火升腾中,代代相传,延续着土家族的文化根脉。

土家八大碗不仅是一桌丰盛的佳肴,更是土家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当然,“十里不同俗,百里改规矩”,就是在重庆范围内,菜品和名字也不尽相同,在四川甚至还有九大碗之说。八大碗的做法经过许多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手艺,如今更加精细化了,但依旧保留了传统美食的本味。

现如今,专心做八大碗的除了喜酒几乎不多了,上次回老家虽说也能吃上其中的几大碗,但都很零星,没有一次吃全过。甚至说起八大碗,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是些什么东西了。我跟一位朋友说,如果我还在老家生活的话,我就开一家馆子,店名就叫“只卖八大碗+”,一是直截了当易懂好记;二是捡起正在遗失的记忆,让祖先留下来的传统美食得到传承与光大;三是游客也会慕名而来,传递土家儿女的文化根脉。加什么呢?就是在八大碗的基础上加上比如莼菜肉片汤、都粑块(蕨根)、斑鸠叶豆腐……我们老家后来新出的这几道时令菜,也都是很具特色的。

俗话说得好,世间万物,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既然到了土家族聚集的石柱,自然是要品味一下当地的土家美食了。有句广告词说得好:走过路过,千万别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