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文苑 | 下浩老街的乡愁——微电影《飘落的黄丝带》背后
2024-10-10 17:02:32 来源:重庆文艺网

文/胡雁冰

“朋友们,你们知道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是谁吗?”

面对一群来重庆南岸下浩老街游玩的中老年人,一个头罩耳麦、眼带墨镜、身穿黄马褂、个子高挑、身材健硕的中年男人热情发问。

站在他身旁的一个老年游客,看了那黄马褂后面“文物保护,大家参与”几个字一眼,“知道,袁隆平”。

“那么,你们听说他是在下浩长大的吗?”

“听说过。”人群里一中年女游客回答。

“那他家的具体在这街上哪个位置,知道吗?还有,《一双绣花鞋》这部电影的拍摄点也在这条街上,但具体在哪里,你们有谁知道吗?”

普遍摇头,无人吱声。

“没关系,请跟我来,过一会儿你们就知道了。”

每周六或周日下午,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线路、固定的场地,面向游客提问的人,就是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持证服务者、下浩老街义务讲解队队长——吕波。

吕波很健谈,也肯思考。

面对不同的游客他的提问会不同,比如来的是大学生,他的问题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有三所大学先后在南岸办过学,其中有一所大学就在下浩老街,它的名字叫‘武昌中华大学’,也就是现在位于武汉的‘华中师范大学’,已开办120年了,它在哪里?你们有没有兴趣随我去一探究竟?”

站在望耳楼处,如果来的是作家朋友、文学青年,他会说:“老街曾经生活过一位著名的作家,他的代表作是《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你们知道的,他就是已经辞世的张贤亮先生。但你们知道他的家在哪里吗?”在一片摇头中,他自答:“这里,对,就是这里,一住八年!”

吕波会继续问:“朋友们,老街还有一位本土诗人、一位没有加入作协的诗人。他的那首诗,我每每读一遍,就会哽咽一遍的《老街》,让我的心灵受到持续的悸动和震撼。你们要不要随我一起去朗读?”

看到有怀疑的眼神,吕波进一步分享:“据说著名诗人吴向阳曾讲过,那首诗太好,他写不出来。虽然这可能是诗人的自谦,但也足以说明这首诗的魅力吧?”

吕波讲完,朗诵了起来——

在你眼里

老街是一道风景

在我眼里

老街是一道伤疤

……

吕波,属龙,自诩为玄坛庙长大的街娃。小时候有一些调皮,有一些叛逆。长大后高大帅气,也没少折腾,当过兵,当过企业的副总。他曾是重庆市探险协会活动部副主任,现在是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公益诉讼“益心为公”志愿者。

他开云南过桥米线,米线原材料是来自云南著名的元阳梯田的红米,质好量足,独树一帜。此店先开在南坪中学附近,慕名来吃的人很多,生意非常好。原本同行是冤家的附近一家米线店老板,对这个在西南大学学过工商管理、经营有方的年轻人,心悦诚服之后关掉了自己的店。但受疫情影响,吕波的店最后收缩了阵地,现开在了家里。

吕波虽然住家在南坪,却坚持到龙门浩街道的下浩老街做义务讲解。这事儿曾被他一交往了二十多年很要好的哥们儿“量试”:我认可你做的是好事、善事、实事,只是没得一分钱报酬不说,还牺牲自己的休息,耽搁挣钱的机会,我看你能坚持一个月,就不得了!

让那个准备看他笑话的兄弟伙大跌眼镜的是,吕波不仅坚持了一个月、三个月、半年,现在已坚持了一年半!

“量试”吕波的人,深受感动,于是一鼓作气,花了三天时间,以他为原型,写出了《飘扬的黄丝带》剧本,并进一步自编、自导,拍摄成微电影,以反映文物保护志愿者那份坚守的情怀。这人就是华戈,上过军校、曾去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深造过的一个省级电视台的编剧。

在《雾都夜话》中出演过男主角的吕波,顺理成章地出演男主角——父亲,也是志愿者的一小学女生出演女主角——女儿。还有一众文物保护志愿者出演相应的角色。倡导成立老街义讲队的下浩社区负责人本色出演社区工作人员,没触过电的老街诗人“下浩六哥”也友情客串了一把。

除了吕波,其它演员都是首次触“电”。此次试镜,让小学生增添了人生的自信,成人则增加了人生的经历。他们大呼过瘾,希望能再有机会。

之前我受邀拜读过剧本,所提建议得到采纳。在进一步关注拍摄的同时,采访吕波,才有了前面的文字。

他说,我坚持义务讲解的目的,就是要吸引、唤起大量的游客,“更多参与,更好保护”我们逐渐消失的、不可再生的老街、古镇、老建筑等文化遗产,留住文脉,记住乡愁,启迪后人,传承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