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朱晴方
我平生第一次见到你啊,
还得感谢陇中采风。
当我那天下午到达目的地的瞬间,
你就闯进了我的眼帘。
啊,这是什么果树?
同行说是山楂。
你怎么这般集体性地青涩着?
我口中心目中的山楂,
一直是红色的呀,
像中国红那般喜庆、祥瑞。
从你含笑垂首间,
我突然想起两个成语——
天道酬勤、春华秋实。
我完全相信,
金秋时节一到,
你就红了,
似火焰般映红了整个原野。
那个时候,
你就酸中带甜,
给人美味,还有丰富的营养。
漫山遍野一万亩啊,
得千斯仓万斯箱来储藏。
感谢你哟,
报以千家介福
致富了一方百姓。
你红着脸答,
要说感谢,
得感谢栽培我们的主人——
山楂小镇的创始人常海增,
是他让我们站在这片黄土荒塬,
葳蕤了这块千古苍凉,
从此,
常家河两岸焕发着春意盎然。
我平生第一次见到你啊,
如玉石般白,若银元般大,
密密麻麻地附着在营养棒上,
一棒一棒地挤挤挨挨地悬挂着,
一望无际。
那天有点小雨,
盛夏的心顿感滋润,
走进培育大棚,
手机饱餐得脑满肠肥的。
导游说,
这就叫玉木耳,
是引进的新品种,
论数量达25万棒,
讲质量营养十分丰富。
黑木耳大棚我见过,
吃它也不知有几大麻袋。
而玉木耳呀,
这一次采风,
让我大饱了眼福,大饱了口福。
导游还说,
旁边还有黑木耳大棚,
还有瓜果蔬菜大棚,
满地都是绿色,
都是营养,
都是现代文明。
我平生第一次见到你啊,
湛龙观庙。
我拜谒过许多庙观,
青城山也去过若干次,
但较之于你,
至少说色感上有点逊色。
你是庞然的建筑群落,
既古香古色,
又有浓烈的现代气息,
宏伟,气派,壮观。
你是仿古建筑,
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你描绘着哲学,塑造着经典。
你的主旨是民族传统文化,
是华夏土生土长的教义。
走进殿内,
满满的文化,满满的艺术,
满满的炫目,还有满满的惊叹。
出门处,
邂逅镌刻精美的一墙《道德经》。
老子分明地告诉我说,
无论是为政还是处世,
要道法自然,
要无为而治,
须上善若水,
须知足常乐,
得燕处超然,
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平生第一次见到你啊,
眼睛为之一亮,
也感到意外。
一个极鄙远的黄土高原乡野,
在一幢气派的大楼门口,
竟赫然悬挂着“翰墨馆”匾牌。
迫不及待走进去,
几大间屋子都挂满了书画。
顿时,
我有些脸红——
自叹弗如;
我有些惊诧——
大牌名家济济一堂。
摆脱了温饱困扰的西北乡村啊,
华丽转身来饕餮高雅的文化艺术。
突然来了一个皮肤黝黑的汉子,
说吃饱了穿暖了是动物性,
追求文化追求文明才是终极目标。
有人悄悄告诉我,
他就是这里的老板常海增,
因小时候家贫上不起学,
他知道文化的价值,
也知道文明的可贵。
此时,
我突然意识到,
右边不是有一个“孝行天下园”?
左边不是有一个毛泽东诗词碑林?
啊,想起来了,
不远处还建有幼儿园、医院。
情动乎衷,
于是,
我挥毫书写了这样一幅大字——
天道酬善;
还有一幅字是——
通渭山楂红遍神州。
我平生第一次见到你啊,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常海增。
我平生第一次见到你啊,
陇中的山楂小镇。
我平生第一次见到你啊,
常家河两岸遍地的中国红。
我平生第一次见到你啊,
大西北黄土塬耸起的现代文明。
——2024年8月2日匆笔于山城重庆

作者简介:朱晴方,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高级编辑,全国杂文联席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新闻出版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分会主席,重庆市杂文学会执行会长,重庆市秘书学会副会长,重庆民俗学会副会长,重报集团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华龙网书画艺术联谊会常务副会长,江北区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分别为重庆市作协会员、书协会员、美协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重庆杂文》报执行副主编,市政府文史馆《重庆艺苑》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