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杨耀健

王雨的散文集《心泉》,新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引起读者关注和学界的好评。王雨以创作《填四川》《水龙》《飞越太平洋》等多部长篇小说成名,他的散文质朴优美,同样精彩耐读,引人入胜。
散文的特点与文体,要求它具有非虚构的表现方式,容不得妄言和矫情,应是作家生活感受,抒发心声的率真表达。王雨将他发表于《人民文学》《红岩》《散文家》等杂志和《光明日报》《文学报》《文汇报》及重庆各报纸的散文,集结成《心泉》,记录了他青春时代的足迹,记录了有如长河之水逶迤清纯的友谊,记录了作者的真情激情和冷峻思考。《心泉》的篇什大约有如下几类:
第一类是作者的人生历程。《嘉陵碧翠》记述他童年幼儿园的往事,多年后旧地重游,故园难寻,眼前是连片的高楼大厦,感叹社会、人生之变迁。
军旅生活蕴含着王雨难忘的人生记忆,葆有着他最初的感动,故而浓墨重彩。《千里帖》记述年轻的作者穿上绿军装,进入千里川藏线,与宣传队的男女队员们一道,接受大山雪域的艰苦洗礼,为川藏线沿途的每一个兵站慰问演出。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原,由于高寒缺氧,呼吸都很困难,宣传队员们却要载歌载舞,给常年驻守高原的“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的兵站官兵们送去难得一见的演出。在《洗衣歌》的余韵里,长久响着官兵们发自内心的掌声、笑声。
第二类是抒发友情、亲情。好的友情是温暖的床席、柔软的旧被;好的友情是青铜器,数量不多却精致坚实。《画鹤人》记述他与一位画家挚友的交往,中国古代传奇表现了不少男性情谊:桃园结义、搜孤救孤、琴音酬友。王雨与朋友的交往,重在相互理解尊重,重在默契。那也许是一杯清茶一支香烟,畅谈所遇所思所行。《藏匾人》描述了一位爱好高雅收藏了大量古匾的中医高手,王雨的本职是西医,中西医的二人有共同的语言,成为好友。更多朋友分布在文学界,动静相闻,不时也有小聚。
《小酌》记述与儿子第一次单独对饮,平等对话。王雨就一个儿子,他无比强烈地希望儿子完美,多年来严苛有加。儿子成为博士后人才,他在欣慰之余有表扬,父亲的真情在与儿子对饮中,悄然释放。《放学》记述他跟随老伴去小学校门接一年级的孙女,引颈观望,看见小宝贝走来,心花怒放,孙女蹦跳说她喜欢的话,他和老伴笑出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惟其对后代的真情永恒。《候鸟生活》体现作者与老伴在海南度假越冬,妻子购买了两辆自行车,说是要像早年谈恋爱那样,骑车走遍大街小巷。作者也仿佛回到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当年,看到年轻的恋人扎着小辫的身影。
第三类是游记。山水名胜多是静物,静则无势,无势则不动人。《峨眉山猴趣》虽然也写峨眉山的秀美壮观,却突出写猴子的顽皮刁钻。在攀登洗象池时,他和同伴击退了三只索食的猴子;下山经过九老洞,他们陷入猴群的包围,狼狈不堪。活脱一幅生动的画面,令人忍俊不禁。
《赴美记行》反映作者去美国奥兰多参加学术会议做学术报告,以及会后去纽约医院访问学习的观感。其间,抽空去了好莱坞、大都会博物馆,逛过曼哈顿。见到了过去部队宣传队的女战友,一个经商一个攻读博士,奋斗人生。中国人应该有所建树,他也要共襄盛举。之后,他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飞越太平洋》。
第四类是文学创作随想。《年轻朋友》反映作者第一个电影文学剧本《鲜花献给谁》被搬上银幕的偶然、苦等、惊喜,终于以片名《年轻的朋友》得以公映。在峨影厂修改剧本时,在导演的鼓励下,他动笔改写成中篇小说。由此,促使他踏上小说创作之路,一发不可收,涓涓细流汇成溪,逐渐有了自己的写作风格。
《生活的流水》讲的是多年写作后,王雨深感题材来源于直接、间接的生活,来源于对历史、现实的美与丑的观察、发掘、感悟。作者出生并生活在祖国大西南的重庆,山高路不平的重庆城、巴人后裔的重庆人,激励他摩拳擦掌,挥毫泼墨。《填四川》《开埠》《碑》《飞越太平洋》《血缘》《车神》等八部长篇小说和《十八梯》《万家姻缘》两部小说集等在他的书房“笔耕村”里问世。
《家乡山水孕育的两个故事》,则谈得具体。王雨以创作《水龙》和《长河魂》为例,自述偶然接触到重庆开埠史,又查阅到不少文史资料,研读后产生冲动,写了长篇小说《水龙》。之后,他又根据民族实业家卢作孚的生平事迹,写了长篇小说《长河魂》,受到认同及卢作孚后人的赞赏。
《文学与医学》,讲的是作者热爱医学本职工作,不仅临床行医,还要带硕博、博士后,做科研课题。他主编、参编了二十余部医学专著,在国内外发表了数百篇学术论文,获得了国家、省部级多项科研课题和成果。另一方面,他的业余时间用在文学创作上。他认为这两者有矛盾也没有矛盾,文学创作与医学工作可以互补,使他在精神和体能上交替休息,反倒促进了两者的成就。
《心泉》的内容还有一些类别,留待读者去品尝划分。
散文需要事实、掌故、观点、抒情,须给人以知识,给人以艺术享受。散文集《心泉》囊括了这些要素。捧读作品,我们好似面对一位坦诚的友人,听他敞开心扉,娓娓而谈,如坐春风。
朋友们时常惊叹王雨精力过人,既能胜任诸多医学工作,又能持续文学作品的高产。原来,他心底有一口清泉,活水汩汩。他的成功,既有瓜熟蒂落的清脆,又分明是奋斗进程中的句读。相信这本散文集,会给老中青读者带来有益的启迪,带来清新的阅读快感。
王雨的生活多姿多彩,获得的成就丰硕,他的手里,握着一张充实的人生凭据。
(作者简介:杨耀健,重庆文史研究会副会长,知名作家、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