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家简历:

陈元虎,1947年6月2日生,重庆市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参加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书法作品展、《道德的力量》全国名家楹联展等大型展事。《中国书法》《书法报》《中国文化报》等多种专业报刊有过专题报道。2007年,在韩国举办个人展览。曾出版过《陈元虎书法作品集》、明信片。自幼开始临颜体,后柳、欧均临习过。八十年代中期,认识了书法名家晏济元、魏宇平、许伯建三位老先生。先后临习过赵孟頫的楷书《胆巴碑》以及汉代的《礼器碑》《张迁碑》《衡方碑》《龙门二十品》,行书则临过《董其昌临阁帖》,小楷中的《张黑女墓志》。九十年代中期,认识了一批书坛的名家。其中言恭达、马士达、黄惇亦师亦友,还下功夫临习了钟繇的《宣示表》等帖、《司马景和墓志》《董美人墓志》等字帖,与国内书家交往甚多,受到新的启发。二十一世纪初,重点临习了王献之的《洛神赋》(玉版十三行)、《石门铭》《麓寺碑》等作品。







思接千载——略论陈元虎先生书画
文/王建玉


陈元虎先生荣休后,悠游书画艺坛已逾二纪,以书会友,谈道论艺,交游甚广,为各地名流所称道,艺名大振。先生抱无间临池之志,积数十年之工夫,书法大有所得,小字于方寸之间,笔法之外,任情资性,往来古今,鸿篇巨制往往一挥而就,潇洒可人,恬淡天然。先生的书写状态,仿佛高人逸士,风流倜傥,余韵回环。书画本一律,书通画亦然,山水、花鸟、竹石,不论尺幅大小,先生也多所传情达意、逸笔丹青,所绘花卉与竹石生意盎然、清奇不群,志趣清雅,笔墨爽利淋漓,所图山水,大有私淑元明以来文人山水画大家之笔意和画意,诗画交融,豪端丘壑林木、野水平湖,满载清明之象、淡逸之致。

唐代张爱宾认为,书画能“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用,发于天然,非由述作”。用白话说,就是书画有巨大功用,其可以载道,可以启迪思想,换言之,书画之事与真理和自然的关系最为紧密,然而,此事非常人所能为也,俗言所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更中庸地讲,人各有志,旨趣各殊,因此,张爱宾的“自古善画者,莫匪衣冠贵胄,逸士高人,振妙一时,传芳千祀,非闾阎鄙贱之所能为也”之论,则不无道理。

唐代张怀瓘《书议》有言:“夫翰墨及文章之妙者,皆有深意以见其志,览之令人了然。”实际上,观览陈元虎先生的书画作品,则不难察觉其所呈现气质之清越,这显然是先生对其经世济用、纵横政商之人生经历的超越,换言之,对自我之存在的深刻觉察及其对心灵所安之处的确定与超越。清代龚半千说,“古人之书画,与造化同根,阴阳同候”,又说“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取证于晋唐宋人,则得之矣”。以之论先生的书迹画迹,亦然。




当今之世,书画家多孜孜于功利,经营算计、沽名钓誉,客观而论是社会经济分工之要求,艺术被行业化并日益职业化,消费主义风行,生存空间紧张,或谓时势使然,不得已耶;然而历史地看,艺术家及其作品乃是因为思想深刻、重要乃至于伟大,在价值表达系统中被代换为货币数量,而非熙熙攘攘、蝇营狗苟所能对待。汉代扬子云《法言》有“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之论。因为,人之言行必定知行合一,但所“知”者何?则显然是对人生价值之考量的差异处,或君子小人之分野处。北宋郭淳夫说,“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换言之,书画,或具体到山水画,为仁智之乐处,为君子安神之野,非名利或功名之所在,而是文人之功名志业之后,或孔夫子所谓“绘事后素”意义上的“后”。当然,郭淳夫将士人、文人经世济用抱负之实践之外的个体性灵安放并表达为“林泉”之志,非无病呻吟、矫揉造作,因为,非深刻经历则不能真正超越,非拥有权力者不能超越权力,也可谓纸上谈兵者终究浅薄。然而,“林泉之志,烟霞之侣”,还需“得妙手郁然出之”,方可“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滉漾夺目,此岂不快人意,实获我心哉?”郭淳夫所言,诚是。书画佳处,非天资和功夫不能使然。




近日,见到陈元虎先生新作四幅雪景雪意图,水墨淋漓,意在笔端,满幅清明之象,也可见明代文衡山所言不虚也,“古之高人逸士,往往喜弄笔作山水以自娱。然多写雪景,盖欲假此以寄其岁寒明洁之意耳”。时值小雪、大雪节气之间,先生写雪意图,可言与四时并用,与阴阳同候,也可谓直抒胸中清气,也可谓寄喻家国胸怀之作。千里冰封与雪飘,留得清气满乾坤。

(王建玉,艺术学博士,现供职于四川美术学院。)
相关评论:
“陈老师山水富含林泉之志,笔墨出清诸大家风气而有新意,兰竹一派文士清气,有逸士超边之流芳遗韵、精神!”



“条屏书法有皇家贵胄气派,不拘一格,自然逸气,大有品格!”



“次韵陈公兰菊图题画诗:笔端云涌称涂鸦,兰竹奇石对菊花。崚峭华滋无相住,聊标胸意自嘲斜。”



“陈老师这些作品非常完整,有很强的作品感。画面书画非常和谐,书画的装裱组合很有形式美感,意境开阔格调超逸,留白也有很好的形感和意韵,画面偏黄的这几张作品真正做到了惜墨如金,画面的干湿对比和线感墨韵都很有品质,从笔墨间能感觉到陈老师闲适的心境和笔墨自然流露的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