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 重庆风格的西部片《开山人》
2023-11-28 12:52:41 来源:重庆文艺网

电影《开山人》,重庆电影集团历经三年匠心制作,11月28日全国公映。

微信图片_20231128124108

莉莉周观影团有幸协助主办方组织影迷第一时间参加了电影《开山人》11月13日的剧组分享会、14日首映礼暨重庆卫视《谢谢你来了》特别节目和22日重庆青年电影展开幕影片《开山人》观影及超前点映活动,热心的影迷们被电影独特的艺术魅力所感染,纷纷有话要说……

重庆风格的西部片《开山人》

文/世界文化与比较文化学者 杨济余

2023年11月13日,我作为莉莉周资深影迷受邀先睹为快观赏了电影《开山人》并参加主创见面会。这是我看到的第一部重庆本地打造、以重庆真人真事为基础所改编的表现重庆风格的剧情片。综合来看,它算得上国产优秀影片。总之,影片的质量和效果超出了我的预期——本来我没有把它看作艺术电影,但确实让我喜出望外。

影片取材于重庆巫山县下庄村民凿山开路的真实事迹。下庄村坐落在深谷而有“天坑”之称。毛相林带领村民历时7年,开通8公里长的“天路”,此后发展水果干果和乡村旅游产业,脱贫致富。

微信图片_20231128124149

情节、人物、主题的处理协调

世界叙事艺术都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初阶重在故事叙述——进阶重在人物塑造——高阶重在主题意蕴。

本片最初的构想是拍摄“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的传记片,后来改为群体干大事的西部励志片。拍摄之初拟名《开山》,后来改名为《开山人》。很显然,原名的重心在记事,后名的重心是写人。我估计,主创团队在记事与写人的重心设置上踌躇徘徊,观众实际看到的影片确乎以叙事为主,不像传记片。相比之下,男配角黄老二形象十分出彩。如果故事情节胜于角色性格,会导致结构重心失衡。在人物性格塑造上,影片的编剧很有功夫和底蕴。人物性格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环境和场景而变化的,当集体无意识唤醒个体意识时,影片中的懒鬼会变成先锋,娇女会变成女杰,外出挣钱者会变成回乡赞助者;在遭遇挫折时,领头羊也会软弱动摇而想打退堂鼓。残酷的现实容易击碎我们的信念,崇高善举也能够鼓舞我们的信心。这才是真实粗粝的生活而不是高大上的浮夸。我并不认为影片的光明结尾是画蛇添足,首尾对照的必要性跟开山筑路的脱贫致富目的吻合。本片的叙事高潮段落可圈可点(男配角黄老二牺牲前后),主角跟配角洞穴自救待救的前戏——从温暖友爱和乐观盼望到惊心动魄的意外死亡,观众瞬间共情体验了过山车似的的心理落差。好电影应该做到三好:好主题、好故事、好人物。其中首要的是好主题好构思。单凭典型人物原型和真实故事材质来感动观众是不够的。

微信图片_20231128124201

纵横比较视野中的影评

这部重庆电影《开山人》能够把既缺少悬念的宣传性主题,又缺少商业片打斗的故事讲述得既平易近人,又激情迸发,影片不仅有视觉穿透力,而且还有审美感染力,实属不易。中国新西部片跟好莱坞的经典西部片相比各有特色,文化时代背景和民族性格审美情趣的可比性都不强。如果作横向比较有点不切实际的话,纵向比较观众可能会更认同:中国有两部同题材、同类型的表现山区贫苦农民励志精神的西部片:西安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吴天明导演、张艺谋主演的《老井》(1987)和现在看到的《开山人》。打井找水的故事(《老井》)和挖山修路的故事(《开山人》)很有可比性,都可称为愚公移山神话的现代升级版。两部影片都指涉并矫正一个常被误解的话题:单靠勤劳脱贫致富是不够的,还要有政策扶持、科技支撑。更重要的是精神脱贫的难度在于观念更新,古代愚公必须变成现代慧公,才有精神和物质比翼双飞的民族现代化。

(莉莉周观影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