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先驱的艺术还原 时代价值的引领召唤——评广播剧《不尽长江滚滚来》
2023-11-14 17:17:22 来源:重庆文艺网

由万州区广播电视台与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等单位联合制作的3集广播剧《不尽长江滚滚来》11月8至10日在中国之声、重庆之声和万州综合频率同步播出。广播剧以中国著名新闻记者、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领导者、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者范长江为主人公,截取他从1935年至新中国成立前,波澜壮阔的新闻历程。广播剧以新闻史实为素材,采用编年体的叙事结构,生动刻画了范长江的过人胆识和卓越才华、作为新闻行业领袖的领导能力和人格魅力,以及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信念和使命担当。广播剧以声塑人,角色识别度高,人物形象饱满生动;细节详实,环境描摹逼真,既有个人抒写也有群体塑造,场景叙事清晰且具有画面感。广播剧意义宏深、艺术精湛,以“不尽长江滚滚来”作为隐喻,有着积极的价值引领和感召示范作用。

640

如椽巨笔——范长江新闻才华的独特标刻

《不尽长江滚滚来》共3集。第1集讲述了范长江1935年加入《大公报》,开启西部考察计划,撰写出新闻史上的巨作《中国的西北角》;第2集讲述了在绥远大捷和西安事变两大历史事件中,范长江不惧危险、身赴一线采访,并由此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第3集讲述了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范长江组织领导“中国青年记者协会”,带领青年记者积极战斗,宣传抗日主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历程。

在波澜壮阔的大事件中,广播剧紧扣范长江的新闻人身份,细致标刻出其独特的新闻品格。一是不惧危险、敢于身赴一线的勇气。第1集中,范长江深入中国西部考察,沿着国民党围追堵截工农红军的长征路线,记录战乱凋敝的民生,凸显了一个优秀新闻人的探索精神;二是专业的新闻素养形成的新闻敏感和判断能力。范长江沿着红军行进的路线沿途采访,准确预测了红军前往陕北的战略动向,彰显了新闻敏感性;三是忠于真理和正义的新闻良知。第3集中,范长江认为抗战时期呼吁各民主党派团结更有利于全国一心抗战,而报社主编则要求他要按国民党的指示和要求修改他撰写的社论,范长江为此不惜从大公报辞职,坚持不改一字,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新闻人形象跃然于音频空间。广播剧清晰地标刻出了范长江的新闻人高度——用如椽巨笔,矢志追求新闻理想、关注家国命运,成为新闻后辈仰望和追寻的楷模。

忠诚战士——范长江政治信仰的成长书写

从范长江丰富且曲折的人生版图中,《不尽长江滚滚来》截取了1935年到新中国成立前这段时期来讲述。这段历史,不仅是范长江在新中国成立前发挥新闻才华,撰写皇皇巨著的时期,更是他形成政治信仰,由一位民主爱国人士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时期。广播剧精心遴选史实材料,细致刻画范长江的心路历程,成为隐含的叙事线索。

《不尽长江滚滚来》按照时间顺序,再现了范长江形成无产阶级政治信仰的过程。范长江加入中国共产党,不是一时的兴致使然,而是他深入思考、独立判断后做出的正确决定。第1集是认识的初期。他在中国西部采访的过程中,亲眼看到国民党军队的腐败和国民政府的不作为,与之鲜明对比的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军队严明的军事纪律和坚定的革命信仰。第2集是认识的深化。西安事变采访时期,范长江有幸见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和周恩来。在对两人的采访中,范长江了解了党的政策、奋斗目标,并折服于两位领袖的人格魅力,从而对党心生向往;第3集是从认知到行动的转化。在革命的烽火熔炉中,在与大公报主编的政治交锋中,范长江的政治信仰愈发坚定而成熟,经由周恩来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党在新闻战线的一名忠诚战士。广播剧对范长江政治信仰的成长书写,使听众了解更加真实全面的范长江,使人物形象塑造更加饱满。

多重叙事——优秀广播剧的艺术呈现

广播剧《不尽长江滚滚来》坚持以声塑人、烘托场景、强化对话叙事的创作特点,并通过多重叙事手段的复合,使作品呈现出鲜明的艺术特色,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声音叙事下的情感魅力。广播剧是声音的艺术。《不尽长江滚滚来》充分调动广播剧的多种声音元素,如角色配音、旁白解说、场景音效、背景音乐等叙事手段,使作品叙事清晰、节奏紧凑、体现出浓烈的艺术张力和情感传播魅力。主人公范长江配音明快有力、坚定温暖;主要人物声音层次丰富,构建了鲜明的人物关系架构。如第1集中,范长江时隔八年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见到父母双亲。匆匆见面后,他又要前往西部前线考察。在此片段,母亲含泪深情地挽留,父亲隐忍担忧的声调与范长江虽不舍却坚定的表达融合在一起,声音塑造的各个人物形象相互交融、生动丰满,极富艺术感染力,凸显了作品在声音创作层面的艺术水准。

历史叙事下的共产党群像塑造。广播剧以主人公范长江的他者视角,呈现了从土地革命向民主革命转变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集体形象。如第1集中范长江看到和听到的中国工农红军严守纪律、爱护百姓、具有顽强军事作风的精神;又如第2集中毛泽东和周恩来向范长江讲述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以及追求“民族之解放、国家之独立、人民之幸福”的初心使命;再如第3集中范长江的学生冯哲为党的革命事业和新闻事业勇于献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等,侧面书写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特征。

细节叙事下的场景想象。在第2集中,毛泽东在延安接受范长江的采访。在毛泽东向范长江侃侃而论党的革命主张间隙,一声清晰的划火柴的声音响起。通过这一细节刻画,让听众脑海中立马浮现出领袖在深夜的窑洞中,点燃一支香烟,兴致勃勃地向范长江细细讲述的场景画面,具有画龙点睛的叙事效果。此外,广播剧对主要人物采用了贴切的方言配音,亦凸显了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

价值叙事下的行动召唤。广播剧取名《不尽长江滚滚来》,不仅仅是纪念范长江,更是寓意斯人已逝,精神永存。广播剧对于范长江新闻人和共产党员双重身份的讴歌,就是为了激励千千万万的当代新闻人在新时代复杂的国际国内舆论环境中,坚守新闻理想,讲好中国故事。剧末众多获得范长江新闻奖的后辈的感怀和宣誓,正是对于这一时代主题的昭然明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