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语言为介,构建能力图景——对话《教师口语能力训练》
2023-10-29 21:13:28 来源:重庆文艺网

文/董小玉、胥心谷

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何谓高素质?通向高素质的路径何为?专业的学科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仁爱的教育情怀,都是高素质的体现,而这一切,都将通过教师的言行才能体现出来,由此,教师的口语能力训练,便是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路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骆鹏、白智宏主编的教材《教师口语能力训练》,立足语言的内在本质,强调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品析本教材的建构逻辑和内容表达,西南大学师生就此展开对话。

别开生面的建构形式

研究生胥心谷: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富有逻辑性的阐释、简明清晰的讲解、科学而生动的表达,都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对技能的了解和掌握,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然而通常的教师口语训练教材大多偏向于字词发音,注重普通话训练,较少关注到语言本身的性质。教材《教师口语能力训练》却以思维训练为基石,在任务与活动中提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增强新时代教师的专业技能与核心素养。《教师口语能力训练》按照“项目-任务-活动”的逻辑层次进行组织架构,这样的建构形式有何价值呢?

博士生导师董小玉:作家奥威尔指出:“思维的浅陋让我们的语言变得粗俗而有失准确,而语言的随意和凌乱又使我们更容易产生浅薄的思想。”《教师口语能力训练》基于核心素养,发掘语言本质,注重思维提升,具有不落窠臼的开创价值,是时代性与示范性的相互映衬。

其时代性体现在对核心素养的发掘。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经历了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的阶段,发展“素养”是如今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新时代的教师也应该以素养为导向,要能在“有扎实学识”的基础上,精于“传道授业解惑”,涵养思维品质。而该教材着力挖掘教师在口语教学中的专业技能、教育情怀、教育艺术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核心素养。在项目划分中解析教师口语的专业技能,在任务推进中稳步达成训练的综合运用目标,在活动完成中哺育教育情怀,提升说话艺术,增强互动创新能力,发展教育机智。

其示范性体现在于案例与练习中训练思维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唇舌,思维是语言的灵魂,本教材注重在口语训练中培育思维,为今后的教材编写提供了良好的范例。教材在任务开始前先进行“情景描述”,让读者于案例中身临其境地融入教学场景。在接受理论学习之前,经过情景问题的启发,读者已经在脑海中构想了解决方案,对任务目标有了初步的概念理解。而后呈现的“概念讲解”正好能与读者之前自我构思进行对照,帮助读者反思总结,加深认识。紧承理论阐释之后,是适量的针对性练习。教材通过“典型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和“能力测验”架构了一套极具操作性的层级训练体系,在层层递进中,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思维应变能力。

深中肯綮的能力训练

研究生胥心谷:《教师口语能力训练》根据教师口语的六大核心能力——口语基础能力、内容讲解能力、互动交流能力、场景应变能力、修饰优化能力和口语综合能力,分别设置了六个训练项目,在项目中涵盖了丰富多彩的内容,既有概念厘定又有实践操作。请问这样的内容呈现有什么样的好处呢?

博士生导师董小玉:庄子说:“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深刻地分析问题,明晰地论述观点,才能切中要害。本教材用框架当骨骼,内容为血肉,逻辑清晰的思路作神经,串联成一具筋信骨强的“躯体”。本书的内容呈现清晰明了又不失趣味盎然,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交融。

其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训练目标明晰。此书项目的能力划分细致严密又前后连贯,既考虑基础发音的训练,又注重综合能力的运用。通过层层分解,本教材把握住了口语核心能力培养的本质要求,并将其明确呈现在活动目标中,让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口语水平应该通过训练达到什么程度。二是用语严谨。教材的“能力解析”部分,用深刻而具体的词汇来厘定概念,理论表达严谨周密。

其艺术性主要体现为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本书的理论部分语言严谨,同时又以相对口语化、平易近人又妙趣横生的表述,拉近了书本与读者的距离,使其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性教导,而是娓娓道来的应用型示范,让读者更容易沉浸其中,并有所收获。

总之,《教师口语能力训练》以新颖的结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表达见长,依据科学性、示范性和实用性的编写原则,注重语言和思维的“异形同构”,针对教育教学情景进行训练,以语言为介,构建能力图景,将教程与学程相统一,使我们得以见识“师范生教学能力系列教材”的水准,也为培养一批批有学识、富涵养、强技能、守信仰的优秀师范生提供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