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凤重天》影评 | 守正与创新:用艺术真实再现历史真实
2023-09-20 17:27:34 来源:重庆文艺网

文/汪浩

随着中国电影艺术日趋繁荣,新时代影像领域对于抗日战争的历史书写呈现多元化表达。重庆本土制作的首部抗战题材动画电影《火凤重天》更是以一个全新的异质视界带领观众重回中国抗战历史现场,用电影艺术的光与影再现伟大抗战中凝聚起的中国力量,见证中国人民屹立不倒、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影片以美籍华裔艺术家李凌爱和美国记者斯科特的视角,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空军对重庆进行野蛮轰炸的悲壮历史。

《火凤重天》剧照。片方供图

从电影美学视角,《火凤重天》是动画电影在新时代守正创新的大作。“正”是历史之正,它坚守历史史实之正,是战时纪录片《苦干》的艺术再现;它勇于创新,实现了用艺术真实再现历史真实的重大突破。

一是历史叙事到电影叙事艺术转化。电影叙事是指以电影媒介讲述或再现处于一定时空、具有逻辑关系的一个或若干事件。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战历程中,值得钩沉的宏大历史事件比比皆是。但如何讲好中国抗战故事,如何传递中国人民伟大抗战精神,这是中国艺术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影片《火凤重天》大胆创新,打破传统国产动画低幼化的特质和标签,用创造性的艺术真实表现历史真实,实现从历史叙事到电影叙事的艺术性转化,通过艺术的升华,讲述一对青年记者奔赴中国战场记录日军暴行,冒险拍摄重庆大轰炸与重庆人民齐聚一心、共救家园的精彩故事。影片以此叙事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牵连出战时重庆大轰炸、中国人民战时的困难与抗争等历史史实,烘托出宏大的中国抗日战争历史叙事,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实现动画电影艺术表现抗战历史叙事的重大突破。

二是用“他者”镜头追溯中国情怀。如何用电影反映出中国在抗战中伟大作用,反映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勇敢战斗的情怀,《火凤重天》做了有益尝试。电影是以影像组合成的镜头语言叙事的艺术形式。在真实历史中,战时美国记者斯科特在重庆拍摄了《苦干》纪录片,该纪录片曾荣获第十四届奥斯卡纪录片特别奖。该纪录片留存于世的“镜头”是对中国历时十四年伟大抗战的“特写镜头”。电影《火凤重天》再现了纪录片《苦干——中国不可战胜的秘密》众多“镜头”,为观众呈现相对真实的战时中国场景。这种用“他者”的镜头来讲述中国抗战的伟大史实,尤其是西方记者的镜头语言再现战时中国,是中国抗战电影的重大创举,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中国与世界的文化差异,拉近了表达距离,有效增强了影片的历史现实意义。

三是电影语言“在地性”的巧妙运用。“在地性”是艺术与环境间的特定关系,是凭借语言、建筑、器物、服饰、饮食、历史等具体符号构建出专属某地的气质。特有的地域文化符号连接着一个地区的精神世界,反映着这个地区民众的精神风貌。《火凤重天》是以战时重庆为背景的动画电影,在电影话语表达上充分体现语言的“在地性”。在语言上,纳入了不少川渝方言,如当时重庆流传的儿歌“黄桷树儿黄桷垭,黄桷树下有我家”“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马马坐轿轿,走进城门划一刀”等。正是电影语言的地方话,更容易汇聚本土关怀和关注目光,拉近了观众与电影的距离。《火凤重天》还将十八梯、魁星楼、洪崖洞等知名的重庆传统建筑,与棒棒等富有山城特色的人物角色,搬上了大荧幕,表现出鲜明的“巴渝风情”,而这一切美好,都将在日军的轰炸之下化为乌有,正如一句台词所说“明天这里将不复存在”,一种悲愤之情让观众落泪,一种保家卫国的使命感也由此而生。这也正是《火凤重天》的成功之处,体现了电影改编美学生命力,为后来的动画电影制作起到积极示范效应。

首映礼前,莉莉周观影团影迷在海报前合影2。莉莉周影艺 供图
首映礼前,莉莉周观影团影迷在海报前合影。莉莉周影艺 供图

(莉莉周影艺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