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 | 电影《望道》观后感
2023-03-27 19:15:00 来源:重庆文艺网

《望道》:追望信仰大道的人生选择与价值

文/谭刚强(社会心理学者)

参加莉莉周观影团组织观看的电影《望道》,即是记载来自西方彼岸的《共产党宣言》这一思想典籍破毁东方原有超稳定思想文化结构,传入中国的费劲周遭过程。

微信图片_20230327125833

当然这部电影最为核心的还是为人们梳理出了以《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翻译者、新中国成立后复旦大学首任校长陈望道等探索者为民族、为国家追望信仰大道的心路与行为选择史实。

通过这部电影,影众们看到:1920年,由陈望道翻译的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在上海出版,在根深蒂固的东方传习文化系统之外,来自西方的全新的“真理之甘”开始成为中国外向型先进分子改造国家民族的锐利思想武器。

微信图片_20230327125850

电影《望道》的叙事,让影众知道:早在上世纪初始不久的1920年杏花始绽的四月初,带着极强“望道”情怀的新青年陈望道,即一头扎进义乌分水塘村一间久未修葺的柴房,用两条长凳架起一块门板,既作床铺又作书桌,不舍昼夜、不问时间,开始翻译来自西方的思想典籍《共产党宣言》。为支持儿子醉心的翻译工作,陈望道的母亲悉心为他送来一日三餐。“手沾墨水口来尝,信仰味道终觉甜”的故事就源自于此。

微信图片_20230327125840

电影《望道》,以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追寻真理为主线,在所呈示的30年的时间线索中,影众既看到了陈望道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教、主持《新青年》编辑工作、筹建复旦新闻馆等重要的人生经历,也看到了他与陈独秀等人的革命友谊、与妻子蔡慕晖相知相伴的历程等。

借电影《望道》回望与牵引全观陈望道的一生,确实可让后生影众更清晰地知道:陈望道不仅是《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的翻译者,也是杰出的教育家、语言学家,一生都在潜心探讨、努力钻研语言学、修辞学、新闻学、美学、教育等专业学术理论和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他曾担任《辞海》主编以及长达25年的复旦大学校长职务。

微信图片_20230327125845

电影《望道》,虽有明显的“红色+电影”融合业态呈示,但从创新发展角度来说,评述一定不能机械僵化地理解它就是一部纯粹的红色历史文化片。通过观片,我们更要看到它所反映出来的我们民族演进的精神文化价值。

微信图片_20230327125856

《望道》观后感

文/黄丹(大学教师)

25日下午,跟着莉莉周观影团有幸参加了电影《望道》的重庆站推介会。

微信图片_20230327125901

影片由刘烨主演《共产党宣言》第一位译者同时也是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的陈望道 ,人物角色塑造得非常饱满且富有感染力,他纯粹又高尚的灵魂感动得我数度落泪,打湿了好几张纸巾!

影片的开始,跟着镜头来到100年前的中国大学,就被纯朴自然的师生情谊打动:老师尽心地热爱着学生,校长把保护学生和老师当作第一要任——为此不惜跟政府对抗,甚至愤而辞职。那些大学老师,言行举止,还有他们火热的仁义友爱与进步高尚之心,还有他们眼里正直有神的目光,确实是值得所有人敬为先生的师者!

微信图片_20230327125911

陈望道为了在短时间内翻译出高质量的《共产党宣言》译本,他回到家乡,住进老家的柴房。为了给英文原意安上恰当又贴切的词语——有产者与无产者,他译了又译,仍不满意,直到满地都是翻译废纸团……心烦意乱中去打拳放松,突然找到灵感,遂跑回屋继续翻译,太专注,而把母亲送来的粽子蘸墨汁当蘸糖水吃而浑然不觉——此处,奚美娟演的慈母演得特别传神,把一位纯粹而拥有远大理想与抱负的知识分子其内在富饶的出处交代得很是到位!

微信图片_20230327125916

陈望道夫妇因为坚持信仰,不肯被敌人利用的刚正不阿姿态,尤其是陈夫人在救丈夫与出卖灵魂之间纠结,最后是因为熟知丈夫的为人而果断放弃丈夫活命机会而保住夫妻俩共同灵魂底线说的那句话:“我知道,我守护的那个人绝不会为了活命而出卖自己的灵魂!”——那个时代的人,吃着粗茶淡饭,但灵魂里闪着神光。

影片还存在一个突兀而让我心生疑惑且没有机会跟主创团当面提问的情节:当陈望道急需筹款重建新闻馆时,他的学生施存统送来捐款被拒,他很心痛而沮丧地说:“陈先生是不会再原谅我了”——施存统做了什么让陈望道不肯原谅呢?这个情节想刻画陈望道身上的什么特征呢——身为师者,他为什么不肯给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而且,施存统后来确实为信仰为革命也尽心出力了的嘛——这个情节到底想表达什么?

微信图片_20230327125921

总体来说,影片在老戏骨们的实力演绎中,把人带回一百年前领略那个人心纯净、信仰如万丈光芒照耀并引领人前进的特殊岁月,是一部富有感染力的影片!

供稿:莉莉周观影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