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巴渝 | 川剧《江姐》斩获文华大奖 看传统剧种如何焕发“新”光彩
2022-09-15 23:14:03 来源:重庆文艺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杜典韵)9月15日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在河北雄安落下帷幕,备受瞩目的文华奖在闭幕式上揭晓。重庆川剧院创排的川剧《江姐》荣膺第十七届“文华大奖”。

微信图片_20220915231517
川剧《江姐》荣膺第十七届“文华大奖”

文华奖是文化和旅游部设立的国家舞台艺术政府奖,是我国舞台艺术领域最高奖,此次获奖是继2000年川剧《金子》获得“文华大奖”后,重庆再度斩获该奖项。

9月11日,川剧《江姐》在重庆川剧艺术中心以线上直播的方式参与了文华奖决赛终审。当晚,超过50个平台的1677.88万人次在线上重温了红岩英烈江姐的动人故事。业内人士感慨:“川剧《江姐》用优美动听的声腔旋律、精湛动情的表演能力、红色经典的当代表达,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江姐,是近几年来戏曲剧目、红色经典剧目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新尝试:用重庆戏演重庆事 挖掘红色资源打造本土特色

川剧《江姐》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指导,重庆市川剧院、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政府、重庆市奉节县人民政府、重庆市沈铁梅文化发展基金会联合打造,由川剧领军人物沈铁梅领衔主演,国家一级导演欧阳明执导重排,国内顶尖级主创团队倾力打造。该剧取材于小说《红岩》,于2018年1月首演。

微信图片_20220912092528
川剧《江姐》剧照

“江姐”是重庆人民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名字,更是每个重庆人都刻在心中的红岩英烈。全国各地以“江姐”为题材创作的艺术作品从歌剧、京剧、越剧、电影等应有尽有。然而,川剧版《江姐》的横空出世,将重庆本土优秀戏曲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进行巧妙融合,让江姐说回了重庆话,让这个发生在重庆大地上的故事,被重庆地方剧种给演绎了出来。

中国评剧院艺术指导、北京演艺集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一级作曲王亚勋曾这样评价:“排演‘江姐’的剧目很多,但是我觉得,用川剧的方式来演绎这个发生在重庆的故事,无论是从地域、语言、历史上来说,都非常吻合。”人民日报文艺部原主任、高级记者、高级编辑刘玉琴也曾表示,川剧《江姐》在编导演、音舞美二度呈现上,充分发挥了川剧的艺术魅力。川剧《江姐》浓厚的精神价值和优秀的艺术品格相结合,传递了浓郁的地域特色,是今后改编移植的可贵实践。同时,选择这部贴合重庆本土特色的剧目进行打造,也是重庆川剧院对当地红色资源的梳理、挖掘、再创造的一种有益尝试。

新表现:打磨细节精益求精 推动传统剧目创新性发展

众多珠玉在前,川剧版《江姐》凭何从全国众多的类似题材剧目中脱颖而出?这是川剧《江姐》所面临的巨大压力。

微信图片_20220912092516
川剧《江姐》剧照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沈铁梅介绍,在剧目诞生之初,剧组就一直致力于考虑如何把“江姐”演绎成一个让当今人信服的英雄人物,如何让中国现代戏富有传统戏曲的表现力。“我们想要让观众从这个经典故事中体会到传统艺术在当代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精神价值。”

国家一级指挥、川剧《江姐》的配器王晓刚介绍:“演出是一个艺术团体的生命,与其说川剧《江姐》是打磨出来的,不如说是演出来的。”截至目前,川剧《江姐》已累计演出108场,这在全国的戏剧舞台作品中都是不多见的。大量的演出经历让主创团队获得了充分的演出经验和评价反馈。

首演至今,主创团队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多次召开专家研讨会征求专家建议,在演出后收集群众反馈意见,然后不断打磨修改、精进细节。在一次次的磨合与试炼中,不断朝着精品剧目的方向砥砺前行。

微信图片_20220912092512
川剧《江姐》剧照

在舞美设计上,该剧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形式,营造出山城吊脚楼、竹林、青石板、嘉陵江等地域元素符号,凸显了极具戏曲特色的假定性和虚拟性。在音乐和剧情设计上,川剧《江姐》不断强化着川剧的戏曲逻辑和声腔特色,将戏曲的程式化与故事中人物的传奇感相融合,力求让剧目回归戏曲本体,充分展现沈铁梅“腔中有人,人活腔中”的声腔神韵。

剧目在唱腔设计、剧情编排、谱曲配器上进行了独立创作,在唱腔上用最具川剧特色的“高腔”作为全剧音乐的主体,配以小型民族管弦乐队为伴奏,保持了川剧高腔“帮、打、唱”的特点,对《红梅赞》进行了戏曲化、川剧化改编和设计。

其中,沈铁梅用她对川剧声腔、人物性格的理解把控与丰富的演出经验,恰到好处地将一个革命者的理想信念和一位普通女性相融合,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优秀女共产党员形象。河南省文联副主席、一级编剧陈涌泉表示:“在观看这部戏时,我看到沈铁梅在编、导、演、唱腔设计、理论探索方面的全方位思考,全面充分展示了沈铁梅作为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领军人物的艺术风采,文化高度和综合实力。”

微信图片_20220912092508
川剧《江姐》剧照

例如,当江姐惊闻丈夫彭松涛牺牲的噩耗,她拿起丈夫送给她遮风蔽雨的雨伞一边吟唱一边舞蹈,这雨伞在她手中翻飞倾斜,有如“寒风扑面卷冰霜”的腥风血雨,又好似一面盾牌抵御着她内心的巨大悲痛。最后,鲜红的雨伞被她抱在怀中,似一株傲雪凌霜的红梅,陪伴着她在革命的道路上坚定向前,她的唱腔也由哀切变得坚定。当叛徒甫志高来诱骗江姐时,一段精彩的对唱将甫志高的狡诈阴险与江姐的沉着机智、不顾个人安危的高尚品格体现得淋漓尽致,充分展现了川剧善于组织情节的艺术张力。

剧目在对“绣红旗”的创新性改编上也别出心裁。有别于大部分类似作品中几人围坐对着一块布一边唱一边绣的场景,川剧《江姐》化静为动,安排了一场演员与黄稠的精彩调度,伴随着歌声,黄稠最后组成了一个巨大的五角星,给不少专家和观众都带来了巨大的视觉震撼。

新活力:精神内涵引发共鸣 传统剧目注入更多新鲜血液

为了在文华大奖的终评中获得更好的表现,怀着“想带着川剧《江姐》从高原迈向高峰,助力重庆在文华奖上再攀高峰”的美好愿景,从8月到9月初,《江姐》剧组全体人员决心对该剧进行全面的细节打磨。其间遇到了多个角色、器乐临时“大换血”等种种困难,但全剧组人员充分学习发扬剧中江姐的精神,上下齐心、不负韶华、积极奉献,把这些困难都一一克服了下来。

微信图片_20220915232042
川剧《江姐》剧照

“在排演《江姐》这部戏的过程中,所有演员不断与戏中的革命先烈们进行着激烈的换位思考与灵魂共鸣,巨大的压力督促着每位演员飞速成长。其间,演员们不仅增长了对程式动作与情节的融合理解,更潜移默化地被剧中人物的革命斗志和理想信念影响着。”沈铁梅介绍,“剧中先烈们隐藏在革命斗志下的那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蓬勃生命力,不断振奋着舞台上的每一位演员。”

戏外,舞台下的观众们也被这部剧中的精神内涵所不断感动与影响着。“把川剧这个川渝地区的文化瑰宝和文化名片传承、发展好是我们的使命,所以,我们要利用川剧的优势特色来让‘江姐’更加鲜活真实,在保有川剧程式特点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让传统戏剧在新时代迸发出新的生命力。”沈铁梅表示。

今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了解川剧,主动走进川剧剧场,甚至主动学习川剧,近距离感受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在今年春节期间,国家艺术基金组织开展的“共享中国年 携手向未来”的网络传播系列活动中,许多网友在线上观看完川剧《江姐》后,纷纷留言表示被川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所折服。无独有偶,在不久前的文华大奖终评直播中,也有不少网友发表了“震撼!演得太棒了!”“为川剧感到骄傲!”等评论。

微信图片_20220915232049
川剧《江姐》剧照

“在我看来,我们所演绎的故事能够吸引他们,是红色经典的价值与传统戏曲的魅力两者共同加持的成果。”重庆市川剧院副院长徐超认为,“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川剧中融入感情,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时,文化自信也就有了更广阔的土壤和更持久的生命力。”

沈铁梅表示,此次川剧《江姐》能够荣膺文华大奖,她感到非常骄傲与自豪。“未来,我们将再接再厉,继续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作品,让川剧这张重庆文化名片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让传统艺术活在当下、活在人民心中,让传统戏曲在更大更好的舞台上散发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