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文化和旅游研究系列评论——评沉浸式悬疑话剧《雾起江州》之九
2022-08-04 23:02:41 来源:重庆文艺网

编者按:沉浸式悬疑话剧《雾起江州》的创作不仅是重庆青年戏剧人的艺术探索,也为重庆开创了一种“不可移动文物活化利用的新业态”。沉浸式戏剧在世界范围内并不算新鲜事物,在中国的北上广等地区也已流播数年。《雾起江州》有哪些探索与开拓,问题与贡献呢?在《雾起江州》拓演之际,我们邀请该剧的创作者、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的评论家和观众共同参与这次观评活动,渴望展开这个有趣话题的方方面面。

沉浸式悬疑话剧《雾起江州》的体验与思考

文/胡佳渝

一、戏剧与文物的“化学反应”

戴笠神仙洞公馆及军统办公室是重庆市渝中区文物点,也是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印象中,这座深青色的小楼爬山虎缠绕四壁,朱红色的大门敞开在白色罗马柱支撑的小阳台下,门口一棵高耸入云的黄葛树将小楼掩映在绿荫之中。在小楼里办公的日子,时光就像一杯清茶,平淡、恬静、美好,被办公家具和文件资料堆满的空间让人忘记了这里曾经是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和电影皇后胡蝶居住过的地方。

图片9

2018年,我们搬离了小楼,交由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修缮改造。时过境迁,听说重庆首部沉浸式悬疑话剧《雾起江州》正在小楼上演,怀着无比好奇和激动的心情,我去体验了一把,和小楼来了一次久别重逢!

修缮过的小楼,恢复了戴公馆原貌:清理了爬山虎,移除了黄葛树,办公楼的平屋顶恢复成了40年代始建时的黑色坡屋顶,外墙换成了淡黄色的仿古贴砖,门口还搭建了一排玻璃咖啡屋。小院内,废弃的辅楼摇身一变成了时尚探古咖啡店,堆放在花台上的玻璃酒瓶和精心布置的小彩灯将小院点缀得分外靓丽。小楼内的陈设也是焕然一新,黄色皮质沙发、复古琉璃灯、老上海皮箱、老式留声机等物件营造出浓浓的民国风味儿。走进小楼,走进这部戏中,我好像穿越到了八十年前,亲眼见证了民国的腥风血雨和爱恨情仇。

据说,《雾起江州》自上演以来场场爆满,观众多是年轻的90后、00后。戏剧与文物的碰撞,让两个熟悉的“配方”凑在一起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文物楼一改“老态”,重新焕发出活力,戏剧不再“曲高和寡”,走进了寻常百姓的生活。对于不可移动文物的活化利用而言,沉浸式戏剧挖掘了文物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促进了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延续了历史文脉,保存了城市记忆,增进了人文情感。对于戏剧的发展而言,沉浸式戏剧改变了传统戏剧的叙事结构和演出方式,既回应了当下的“文物热”,也迎合了当代年轻人“重视个体价值和自我体验”的需求,是戏剧顺应时代的实验与探索。

图片10

渝中区枇杷山一带历史文化资源丰富,除了戴笠神仙洞公馆,周围还分布着王陵基旧居、李宗仁官邸、重庆市委办公楼旧址等文物遗迹,如能将其作为实验戏剧基地连片打造,说不定能成为重庆新晋网红打卡地和一种文化现象。《雾起江州》的兴起无疑开了个好头,对于渝中区乃至重庆文化旅游而言,它都具有开拓性意义。

二、沉浸式观剧的感官体验

《雾起江州》按照人物角色一共设置了8条线,分别是唐世雄、铃兰、唐家明、唐家亮、唐家辉、会长夫人、江小渝和赵项南,我跟的是唐家明这条线。

图片11

话剧一开始,演员们在院子里围着篝火跳舞,像是举行一种神秘的仪式。观众作为宾客,在引导员的指引下,依次被邀请进小楼并跟着自己的主人进入不同的房间。刚踏入小楼大门,一束绿色的灯光迎面射来。灯光下,一个戴着面具、穿着和服的人跳着诡异的舞蹈。楼道内,烟雾四起,地上摆着白色的蜡烛,木楼梯被宾客们踩得吱吱作响。我跟随大少爷唐家明来到了负一楼的休息厅,屋内的光线十分昏暗。环境的布置,让我已经感受到了神秘紧张的气氛。

被带到指定的房间后,“主人”大少爷依次问候每位宾客,进行了一些简单的互动。大少爷问我:“江老板,最近生意可好?”我随口答道:“还行!”和宾客寒暄几句之后,他把我们带到了一楼的会客厅参加晚宴。会客厅内,宾客和主人举杯庆祝,觥筹交错,饮料和水果也可以随便享用,仿佛真的是在参加宴会。至此,我作为一名宾客已经被带入戏里了。

随着剧情的发展,我在大少爷的带领下,在负一楼和一楼间来回奔走,像见证人一样近距离观看故事的发生。我可以看到演员脸上细微的表情,闻到演员身上的香味儿,触摸到演员刚刚坐过的沙发,这种体验是前所未有的。戏中有两个场景印象特别深刻,一个是会长夫人中枪后扑通一声倒在地上,一个是几位主角相互指着枪对峙,简直不要太真实!明知是假枪,我却紧张得汗毛都竖了起来,好害怕子弹飞到自己身上。

在体验感方面,《雾起江州》通过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给予观众强烈的感官刺激,让观众拥有身临其境之感。与此同时,充满悬疑的故事也让观众着迷。由于自始至终只能跟一条线,剧情只能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来拼凑,好奇的观众会像福尔摩斯探案一样,用二刷、三刷、N刷的方式体验不同的线索,还原完整的故事。据说,上海的沉浸式话剧《不眠之夜》有观众“刷剧”超过300次,可见其魅力。但需要警惕的是,沉浸式戏剧在给予观众感官刺激和心理刺激的同时,也应当给予观众艺术熏陶和精神启迪,否则就会丧失戏剧的本质属性,沦为纯粹的游戏。

图片12

三、“三一律”的遵守与突破

“三一律”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从某种程度上讲,《雾起江州》遵守了“三一律”的规则。首先是故事发生的时间,大约90分钟,在一天之内;其次是故事发生的地点,在戴笠神仙洞公馆,限于一栋房屋之内;再次是故事的主题,尽管有八条线索,但都围绕着寻找七号机密文件展开。

但《雾起江州》又突破了传统的“三一律”。故事发生的地点虽然在一栋楼内,但分布在不同的房间,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同一个场景。另外,剧作者在进行创作时,为了将同时进行的八条线索讲清楚,以空间为经,时间为维,设置了10行*10排的分场次时间表。虽然从整体上看,故事清晰完整,但分线里每个行动的前后因果关系却不那么严密,有时是为了推动整个故事发展的需要而设置,有时或许是为了某种特殊的形式表达。形式和内容,还需要再加强融合。《雾起江州》还会推出2.0、3.0版本,经过打磨之后,这些问题或许能够得到解决。

“三一律”作为古典主义戏剧的艺术法则,在时间和空间上高度紧凑和统一,但又存在着人物类型化、结构程式化等弱点,严重束缚着剧本创作,一度被后人摒弃。随着沉浸式戏剧的兴起,式微多年的“三一律”或将重新被剧作家和研究者们重视,为戏剧创作和戏剧理论研究带来新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