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庞国翔
江津,万里长江一要津,巴蜀大地一名城。钟云舫在“天下第一长联”《拟题江津县临江城楼联》中开宗明义,介绍其险关要塞和江城江景:“地当扼泸渝,控涪合之冲,接滇黔、通藏卫之隘。四顾葱葱郁郁、俱围入画江城……”江津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而且地灵人杰,钟灵毓秀。有一首由著名歌词作家石顺义作词,著名作曲家王锡仁作曲,著名歌手李丹阳主唱的歌曲叫《拥抱江津》,在江津可谓家喻户晓。唱出了江津人的心声——
水几弯绕/流过我家门//这就是生我养我的家乡江津/山川织锦绣/沃土育甘醇/造就了豪爽的百代子孙//千古风流地/人文荟萃城/出了个顶天立地开国元勋//江津是个好地方(喽)/山好水美人更亲//一头扎进了母亲怀/深情拥抱拥抱我江津//
深情拥抱拥抱我江津//
巍巍鼎山立/护卫江城人/这就是我思我恋的家乡江津//
霓虹映晚霞/长路接彩云/焕发了古城的灿烂青春、//你也洒汗水/我也勤耕耘/都为了更加美好山水新城/江津是个好地方(喽)/山好水美人更亲//一头扎进了母亲怀/深情拥抱拥抱我江津/深情拥抱拥抱我江津//
美不过千古风流地,看不够人文荟萃城。江津名山胜水,古有著名的江津八景诗,由乡贤江渊所作。江渊,明重庆府江津县双龙乡人,进士。官至刑部左侍郎、工部尚书等。明宪宗成化元年,返津居石狮子街“江公享堂”府第,时65岁。宪宗钦书“北极勋臣府,西川相国家”对联赐予。江渊乐山乐水,车驴轿马,走遍三里山水。扶杖而歌,写出脍炙人口的江津前后八景诗,为本土士大夫和骚客推崇,也为喜山好水的草根津津乐道。
江津前后八景诗流传500余年。每诗一景,合16首。然笔者最近在文史资料的征集和整理中,发现前八景诗另存8首,即前八景每景着有2首,合为24首。此算一个新发现。前后八景现多为遗址遗迹,少数只留其名,难见其实,但踪迹可寻。
一:江津前八景(16首)
(一)鼎山叠翠
其一:
层峦叠巘摩晴空,堆螺染黛谁为工。
苍松为远嶂暮烟,紫碧浅映春霞红。
见说嵩高降申甫,孔硕之章振今古。
愧我宦游空白头,归来与世曾无补。
其二:
几江形势甲川东,山势崔巍类鼎钟,
岚静天空青嶂耸,雨余烟敛翠华重。
钩帘对酒情偏逸,拄笏吟诗兴颇浓。
安得辞荣归故里,巢云直卧最高峰。
鼎山:江津前八景之首,时川东名山,位于城南一里许上,现江津中学至云辉丽都等一带,为江津出城第一山。海拔200米,形状如巨鼎高踞,自古是江津象征,呼应一湾浩荡江水,把古城掩映在清山碧水间的硕大平阶地之上。鼎钟耸峙,为津城屏障。现已被城市高楼所掩埋,名存山不存,无踪可踩。
(二)华盖晴风
其一:
长风卷雨开晴昊,画障苍苔淡如扫。
远山不肯放修眉,黛色时时露织巧。
我家正在山中居,浮岚滴翠满阶除。
共诧深林隐玄豹,十年不出将如何?
其二:
华峰春晓雨晴时,岚气凝云起欲迟。
冉冉暂随林雾聚,飘飘还借谷风吹。
从龙出岫宁无意,捧日当天曾有期。
未拟为霖苏万口,山间草木已蕃滋。
华盖:德感街道境内华盖山,又名华盖槽,系缙云山支脉。从双溪老关口入境,至油溪店子大白岩止,绵延长江北岸。东西长25千米,南北宽3-4千米,是津北最大的林带。面长江拔地而起,像古代高撑在辇上方的华盖,故名华盖槽。两侧峰峦连绵,中部地势低洼,形成走廊似槽状。
(三)龙门春浪
其一:
蜀天春暖雪山消,岷江千里飞洪涛。
夜深忽见神鱼化,狂风鼓浪龙门高。
舟人渔子奔回顾,倚棹怆惶恐难渡。
不知变化在须臾,人间别有青云路。
其二
蜀江春涨涌波澜,泛溢龙门两岸宽。
羊角风生滩正险,峨眉雪化水偏寒。
鱼龙泼剌飞腾远,舟楫沿流济渡滩。
谁解扬鬐三汲去,早乘雷雨拜金銮。
龙门:即龙华镇长江之龙门滩,滩险水急。乾隆本《江津县志》载:因滩水凶险,蜀王命工凿石梁为门,乡人以江水如巨龙穿门而过,因称龙门滩。历代多有题吟,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龙门峡》云:“龙门非禹凿,诡怪乃天功。西南出巴峡,不与众山同。长窦亘五里,宛转若嵌空。伏湍煦前石,瀑水生轮风。流动无昼夜,喷薄龙门中。潭河势不测,藻葩垂彩虹。”
(四)鹤峰霁雪
其一:
遥峰欲翠留晴雨,素练平铺渺千里。
并刀剪水随风飘,乱落杨花飞不起。
骑驴仙客来探梅,霜蹄个个翻银杯。
冻鞍卧倒跨黄鹤,乘风直上琼瑶堆。
其二:
积素凝华望不穷,参差埋却翠芙蓉。
高丘一夜成琼岛,老树千年化玉龙。
银海忽惊红日上,丹崖疑被白云封。
梅花开放知多少,雅称诗翁策短筇。
鹤峰:即鹤山坪,上有仙鹤池,系邑封御使杨济之居此。分上中下三坪,呈东北西南走向。坪上原有双石麻柳两乡。北面陡峻的山崖下是波宽浪急的长江,南面崖下系笋溪河。东西两面陡峭险峻。在11处险峻崖沿筑有严实城门,形成山寨,故又称鹤山坪大寨,为津城保障。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陈独秀先生来鹤山坪居住,并逝于此。
(五)古寺晓钟
其一:
瞿昙夜半吼长鲸,天风吹落云间声。
几多逐利求名者,匆匆车马奔遥程。
蔀屋谁知有贤士,寤起烧灯究经文。
满朝却听长乐起,肥马貂裘艳青史。
其二:
谁扣蒲牢向夜分,通城烟火动氛民。
催残银海千家月,散撤瑶空几片云。
游客梦回思远道,老僧出定厌声闻。
缅怀骑马趋长乐,三十余年颇效勤。
此诗所云古寺有两处,一在县南门外古塔寺,即今天长风社区原长风医院塔坪路处。一是德感街道高坪村石佛寺,即江津城对岸约一里许的石佛山,山有石佛寺,有巨蟹泉,有摩崖造像,刻于宋明两代,共四龛二十八尊。其中20尊保存完好,横排于长20米,高3.5米之岩壁。
(六)马骁春色
其一:
丹崖碧嶂如排列,乾坤秀气钟奇绝。
一夕东风送雨来,烧痕幻作青青色。
有时挂笏当轩中,拖蓝染黛看无穷。
只恐春光易衰歇,碧桃零落胭脂红。
其二:
隔江山势耸亭亭,宛转浑如列画屏。
膏雨染余岚气碧,软风吹散烧痕青。
何须扼险夸天堑,已荷生贤表地灵。
且爱山中多禅侣,携琴时复到林垌。
马骁山:有两处,一今德感街道高家坪山。在江津县城对岸江北。其山萦曲,形势峭拔,依江而立,周长三里,间呈坪地。传因骁骑将军马邈葬于此而得名。另一今天五举沱去鹤山坪上安定门处马骢嘴,此处又名马骢山。地方文献记载,北宋干德五年(967),江津分设鼎山县,县治曾一度迁于此,并置马骢镇。此诗所指应为德感街道马骁山。
(七) 仙池古迹
其一:
骑鸾仙子无消息,蔓草凝烟带化碧。
山桃野杏浪迎春,怨紫惊红几时毕。
池边不见香草楼,空遗初月挂帘钩。
芙蓉寂寞含霜老,枯荷战雨鸳鸯愁。
其二:
何年遗迹在林丘,尚记双成此地游。
笑引碧池开作镜,戏拈香草结为楼。
春花秋月还堪赋,暮雨朝云空自愁。
欲向高唐重想象,才非宋玉更夷犹。
仙池:即今先锋镇仙池坝,是江津最早有文字记载的神话传说地。宋《太平广记》云:渝州仙池,在江州南江津县界,岷江南岸。其池周围二里,水深八尺,流入岷江。古老传说,有仙人姓然名独角,以其头有角,故名。自扬州来居此,池边起楼,聚香草置楼下。独角忽登楼,命仆夫烧其楼,独角飞空而去。因名仙池。此系江津肥沃富饶之地。
(八)江心砥石
其一:
老龙脱骨当鸿蒙,六丁移下冯夷宫。
屹立中流作砥柱,百川倒障皆朝宗。
想当神禹工疏凿,波涛奋卷风雷恶。
巨电斫断驱山鞭,乾坤从此开啃腭。
其二:
江心砥石激奔湍,砥柱中流障百川。
每视低昂觇水候,还将出没验丰年。
根同海底千寻玉,形比峰头百丈莲。
一自神功疏凿后,独留万古镇风烟。
江心砥石指江津莲花石,又名跳蹬石。位于江津主城滨江路东段外长江主航道北侧江中,北迎浒溪,南对东门,由36块大小礁石交错组成,礁石高180.89米,全露面积可达800余平方米。水从西来,浪花翻滚,浩浩荡荡,气势壮观。由远望去,形如盛开在碧波之中的莲花,故名。长年淹没江中,难以显露,只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枯水年份才露水面。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文题刻,为“川江七大枯水题刻”之一。
二:江津后八景(8首)
1、金井寒泉
传闻孝女购灵湫,投落金钗影未收。
三尺冷涵平地雪,一泓香湛半山秋。
濯缨顿觉尘器净,入口方知病疾疗。
好酿黄流供大脯,未应专美在西州。
此景指两处,一指金钗井,在江津城区东门转盘至原县委莲池之间的武城山下中段,有一小庙叫金钗寺,寺门对面是一古井名金钗,井泉清甘,甚旱不竭。今名存井无,遗迹难寻。另一处指龙华镇罗坝场东侧周望山下的金钗影。传说有孝妇周氏,婆病渴思泉,时旱,妇徘徊周望山下,遇仙拔钗掷地,泉出,婆饮泉病愈。今乱碛中有一水凼,隐显金钗一双。
2、石笋凌云
岹嶤玉笋插云烟,万丈丹梯未可缘。
屹立数峰高拔地,孤撑一柱上擎天。
盘根迥出鸿朦外,落箨原从造化先。
拟驾飙轮凌绝顶,徐看海水变桑田。
即石笋山,有两处。一于石门镇永安村与永川区柏林镇交界处,有雌雄石笋双峰相峙,雄属永川,雌属江津,海拔700余米。青峦叠翠,云雾缭绕。峰顶有佛寺、道观、城墙、城门等遗迹。山涧清泉湖泊与绿荫相印生辉。另一说在江津东二百里处,平地一石突起二十余丈,有石磴可登至顶。顶平可容数十人。上有石刻棋枰坐榻等。此处具体方位无法寻觅。
3、古佛禅院
招提高耸与天邻,夕梵晨钟远近闻。
出洞龙翻千嶂雨,上楼僧踏一梯云。
巉岩古记何年刻?深院名香尽日焚。
安得投闲居此地,北林猿鹤想同群。
古佛禅院有二,一在江津北部约30里、原双河乡下狮桥与十八洞之间的长河下的四桥坎上,此处原有地名尽废,名无寺无,无法寻址。二是在江津南部山区中山镇之太和村,又名嘉乐村。在该村一土地岩下,有庙原名三府庙,当地群众又称古佛寺,古时禅院深深,香火甚旺。今只留下两三陋宇。
4、南江寓钓
僰溪遥合大江流,浩荡烟波送白鸥。
暮雨半衰移浦内,夕阳一线挂滩头。
鱼穿柳絮好沽酒,竿拨桃花懒系船。
圣代只今召隐逸,何须频下饵文钩?
南江又名綦江,古名夜郎溪、僰溪。长江右岸一级支流,全长231.3公里。发源于贵州省桐梓县,由南向北,左奔右突,最后在江津区顺江口汇入长江。江水清碧,浩荡烟波,风光旖旎,特产柑橘。明代曹学佺《蜀中名胜记》载:“綦江发源于夜郎,作苍帛色,故名綦。昔南平军之长官司也。”古为重庆府重要水隘。
5、石羊晚渡
落日苍茫古渡头,几人相聚立沙洲。
萧条行李无知已,浩荡烟波少济舟。
隔岸晚吹明夜火,谁家寒杵动清秋。
此时名利心虽壮,风雨何堪起暮愁。
石羊,在江津区油溪镇石羊村境,面临长江,是有名的古渡口。文献载:北宋江津辖七乡十四镇,其中有一大镇石羊镇,即为今天油溪镇,其核心地域即位于今之石羊村。发掘有石羊、石马等文物。
6、栖清书院
春风崖畔草青青,苔藓模糊篆刻平。
壮士已随龙虎逝,剑光犹傍斗牛横。
三馀事业今安在?一代文章空有名。
桂影婆娑明月夜,咿唔疑有读书声。
栖清书院即今德感街道圣泉寺,位于江津城长江对岸北约12千米。这里古木葱茏,清泉淙淙,寺后石岩上遍布题刻,江渊幼时曾在此刻苦攻读诗书。几年后,他直接从书院进京赴考,一举金榜题名。江渊功成名就,十分感谢书院栽培,曾捐资维修书院,今日圣泉寺遗址里尚存。
7、浒溪烟雨
人家比屋临溪渚,翠树层层霭烟雨。
放舟拟作潇湘游,玄圃沧洲渺何许。
推窗坐对心神娱,仿佛缃缣开画图。
几迥误认辋川曲,落红飞絮春模糊。
浒溪,原江津县德感区双龙公社内的一条溪河,在江津主城区长江对岸注入长江,此处名浒溪口。双龙公社曾设浒溪大队,队因水名。队域耕地823亩,1819人。现溪在名在队撤。现属江津滨江新城的核心开发区之一。
8、莲塘夜月
方塘弥漫侵江城,云影天光滉漾生。
影湛碧波千顷浪,光涵孤月半轮明。
芰荷香泛琴樽润,杨柳风微泮壁清。
安得坡仙同载酒,细听一曲洞箫声。
莲塘,即莲花池,今江津城区东门外原县委机关驻地。池广三十余亩,遍种莲花,杨柳依依。此是古代江津城百姓外出郊游的最佳选择。池中建有一楼,名水心亭。莲池岸边,有一个遗爱祠,百姓称为遗爱寺。是津城最重要的历史遗迹之一,“白屋诗人”吴芳吉和“联圣”钟云舫等都题有诗联。现池无,改建遗爱池商圈,正建设中。
(作者:庞国翔,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津区作协主席,现供职于江津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