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做好我市“文艺评论两新”工作
2022-07-04 20:46:22 来源:重庆文艺网

新时代文艺两新,中国文化发展新生力量。即新文艺群体、新文艺组织,其从事文艺评论工作,简称为“文艺评论两新”。

如何做好这一工作,必然要解决好“文艺评论两新”价值体系构建问题、导向引领问题、人才培养问题以及生态建设问题。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文艺两新”特点:数量大、分散广、个性强、聚焦小、专业强、市场率高。其次,“文艺两新”对文艺工作会产生持续激励:增活力、促影响、强动能、带发展。再者,从文化产业发展链条上看:生产、传播、经营、管理、培训、教育、研学、评论。其中,评论作为文化产业“聚堆式”发展中重要一环,无疑产生的“名人效应”“名牌效应”,对推动文艺良性健康创作会产生循环影响。而这一切都应在新时代“文艺评论两新”工作上加大力度,发挥好“文艺评论两新”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第一,关于“文艺评论两新”的价值理论体系构建问题。重点是要关注其现实性与学理性问题。现实性,即具备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比如热点话题、文艺政策、公共文化服务;学理性,即具备前瞻管理的能力,比如学会思考、学会总结、学会未来规划。

 我们构建的文艺评论两体系一定是要助推以下几方面:国民价值观与国家价值观的一致;群体文化自觉与社会文明进步的同步;本土文化的认可与世界文明的交互。总之,“文艺评论两新”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鼓与呼。

 第二,关于导向引领。人文关怀是文艺评论家永恒主旨。科学健康的文艺评论是文艺生活不变追求。正因为“文艺评论两新”载体平台更多的是在新媒体,由于网络广泛传播与蝴蝶效应,新类型、新表现层出不穷,管理部门与有关组织更应该正确引导与密切关注“舆论的地带层效应”。注入正确的社会主义文艺史观与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观,引导正确的社会审美与公序良俗。在尊重多元主体审美的同时,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比如饭圈现象、历史架空、性别爱情等话题,引导正面评论,树立专业标准。

 第三,关于人才培养。一方面要大力培养,培土立魂;另一方面要大力挖掘,让“文艺评论两新”人才强化归属感,利于行业管理与行业发展。党的十九大以来,重庆市文联就把“做人的工作”作为核心任务。2022年,“出作品、出人才”狠抓“文艺两新”人才建设和作品扶持,通过主题文艺创作、两新人才专业培训、展览展演等平台和形式助推两新人才建设。“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2022年重庆市新文艺群体文艺作品展”正在市文联美术馆展出。同时,面对“文艺评论两新”行业管理,作为专业性强、级别高的市级文艺家协会,市评协秘书长王贞华表示,目前虽然文艺评论两新会员人数不多,会员仍大多集中在科研单位、高校,但下一步,市评协将加大此项工作力度,挖掘孕育人才,开展文艺评论系列专题培训,条件成熟成立文艺评论两新专委会,以机制和活动项目促进文艺评论两新人才建设,同时我们也主张跨域评论,通过短、平、快形式走进民众生活,让文艺评论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组成部分。

第四,关于生态培养。我国已进入全球化、现代化、开放化、个性化新时代。人与人之间差异愈来愈明显,个性释放、张力表现伴随着时代变革与科技发展。培育新国民、展现新气象、塑造新风貌,是“文艺评论两新”在文化发展中应该起到的助力作用。本文重点谈及的是舆论新样态的生态培养。目前我国的舆论生态已从传统向多样态发展,可以说迎来了一个全新社交媒体新时代。纸媒到新媒体的话语体系重构,带来表达方式重组化,带来话语圈层扩大化。因此,文艺服务对象更具有广泛性,文艺服务载体更具有民间性和针对性。其中,文艺评论工作者,在各大自媒体、网站、微博,针砭时弊、切中要害、对症下药、一针见血,尤其受到瞩目。流量、大V、点击率,频频出圈。面对新文艺类型带来的文艺观念、文艺实践变革,文艺评论生态就是要打造时效性强、互动性巧、思想性高、品质感美、感染力深的“正能量外交”,为公众营造有标准、有尺度的网络新生态。

当今,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文艺评论两新”担当作为、守正创新,在讲好中国好故事、发出中国好声音的征程中,必将书写华丽篇章。 

文/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