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学会作品鉴赏|“前所未有”的《庚子战“疫”》
2020-10-18 23:36:41 来源:重庆文艺网

伴随着全国乃至全球抗击“新冠”病毒的攻坚克难时期,重庆市杂文学会即时推出了一本会员抗疫作品集《庚子战“疫”.重庆市杂文学会会员作品选集》。这本集子首发时间,正是全球尤其是拉美疫情陷入危急的5月29日,可谓意义不凡。

意义无需我赘言,兹引用会长刘集贤先生在序言中的一段文字为证:“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万千白甲勇士离家别子,舍身赴难。我们重庆杂文界也拿起手中的笔,写出了大批为英雄呐喊、为胜利讴歌的作品,或文或诗或歌或书或画,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彰显出本会在危急之际的责任与担当,也显示了广大会员的战斗意志和家国情怀……”

以上所引文字之意义,会长仅从会员作者角度这一方面来论,是应该而确当的,其实,若从整个集子来看,其意义远不止此。

《庚子战“疫”.重庆市杂文学会会员作品选集》于我,是作者,收录了我杂文3篇,新文言檄文1篇,长联2副,词、散曲13首(支),新诗8首,书画作品12幅;于我,是编辑和校对,协助主编审校了所有的文字,可以说是最早通读完此书的两三位读者之一;于我,是编委和责编,我多次参与讨论,提出了一些编辑建议,担负起学会一个副会长应有的职责。所以,我来谈此书的意义,应该不是妄说胡诌的。

对于其意义,我拟从10个方面也即是10个“前所未有”来概说。

具有历史意义及其一定的文学价值,前所未有。——自去岁末患窜于我国江汉甚或欧美的“新冠”肺炎病毒,其来势之猛、传染之广、危害之大、摧世之烈、要命之巨、延时之长,致使全世界陷入恐慌、疲于应付,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是罕见的。应运而生、为时而作的《庚子战“疫”》,无疑地说,是对于这段历史的记录,至少说是一个折射或者说缩影。至于其文学价值,用各种文学手法来记录、来反映这段历史事件,对于后辈,是有参考意义和研究价值的,譬如早就式微的“金钱板”“三句半”“快板”“对口词”之类样式,还在此书活跃着;譬如古诗词及散曲之类的平仄韵律等,后人也可借鉴或研究;譬如主题要求与丰富多彩的形式如何实现完美统一,也是颇有研究价值的;……

是重庆市杂文学会成立30年来最有档次、最有规模、最有质量的一大成果,前所未有。——本学会先前出版的会员集子有若干,会员出版的个人杂文集也相当多,但是,皆无出其右者。一者档次,16开本,轻型纸张,封面美观,中国博学出版社出版,过去没有;再者规模,29个印张,35万字,450多页,作者之多、作品之杂,也是过去无可比拟的;三者质量,篇篇可读,件件可品,言己所言,文情并茂,编排讲究、文字失误较少,较之过去也是可圈可点的。此书确实是学会一大成果,毫不夸张。

杂文学会出版会员作品集子,围绕一个主题来即兴创作,不强求作品必须是杂文,作品杂七杂八、五花八门,来者不拒,前所未有。——过去出版的杂文集子,无论是学会的还是个人的,所有文章都不可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来写的,可说无主题。而《庚子战“疫”》一书所有作品,全部紧扣一个主题,可谓主题作品集;过去出版的杂文集子,不用说是清一色的杂文或者带有杂文属性的随笔之类,而此书囊括的文学体裁,可说应有尽有:杂文,随笔,评论、散文,诗歌(古诗词曲、现代新诗、儿歌、歌词等),小说,曲艺,对联,札记,日记,书画,歌曲,等等,可谓洋洋大观,不用说前所未有,恐怕未来也许少见。

编辑、出版时间之快速,前所未有。——“新冠”在重庆出现是在春节之后,宅家防抗不久的2月末,学会会长就思考出一本会员战疫作品集。征稿通知在重庆杂文会员群里一发布,立即得到积极响应,大家加班加点赶写,有的完成一篇就赶紧传给执行副主编,有的报告说准备传送好多篇什,还有咨询疑问的、有征求意见的、有交流心得的,有建言献策的,一时间微信群热闹异常。早过古稀的执行副主编熊庆元先生,夜以继日收稿、编稿、统稿,校稿,联系印刷事务等,因此,前后仅用了将近3个月的时间,就正式出版了这么一本厚厚的集子,确实前所未有。

作者参与人数之多,年龄跨度之大,界别之众,投入之热情,前所未有。——过去出的会员集子,一般就三五十位作者,记得重庆还出版过一本《重庆杂文十六人集》,我也忝列其中,就16位作者而已。而《庚子战“疫”》的作者,竟多达87位。这87位作者中,年届耄耋的有好几位,年少的还在念大学,退休人员打主力,中青年比过去多;作者有新闻人,有期刊编辑,有公务员,有高校教授中小学老师,有专职作家,有医务人员,有个体户,有在校生……;多数作者投来的稿件,不啻一篇的居多,有的多达39篇(件),已87岁高龄的刘集贤会长宝刀不老,就一鼓作气创作了12篇(首)诗文,还有一篇序言。

此书文章篇幅之多,涉及内容之广,有宏观的、有具体的,有听闻的、有亲历亲见的,有他人他事的、有身边自家的,前所未有。——一般的杂文集子,文章就几十百来篇,而《庚子战“疫”》所收录的作品,我粗略统计了一下,达473件之多;所涉及的具体内容,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大到评说天下战疫,颂扬举国行为,细到自个事、身边事、家里事、亲朋事,凡耳闻目睹心感的那些与战疫相关的,都反映于笔端,读之无不激动,倍觉亲切,真个如临其境,如晤其面,如闻其声。将这些林林总总的作品裒辑一书,在重庆杂文界是第一次。

写作水平不俗,充满激情而文笔畅达,传递正能量而没有丁点负面的文字,前所未有。——我通读了这么几十万的文字以及其他作品,并不感觉心累,因为,整个作品言为心声,充满着激情、昂扬着斗志,目为之移,心伴之跳,情随之动。当读到一篇篇歌颂党中央运筹帷幄、歌颂白衣天使逆行救难、歌颂社区基层人员和志愿者忘我奉献、歌颂全国各地普通民众慷慨捐助等大爱文字,对于身处逆境或宅家的广大民众来说,是莫大的鼓舞;当读到邓艺的《论抗疫精神》,当读到郑和顺的系列《抗疫评论》,一腔热血顿时喷涌全身,一股浩然之气油然升腾,中华民族还有什么艰难险阻不能战胜呢?“新冠”病毒是前所未有的,而通过文学艺术的形式来给人信心、给人精神、给人力量,在杂文界也是前所未有的。

好多会员,平时很少投稿写文章的人,这次都纷纷参与进来,而且篇幅和质量超出想象,前所未有。——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在全国不少媒体刊登杂文,也一直在编辑《重庆杂文》报至今,重庆杂文圈里面,谁喜欢写什么文章投什么稿子一清二楚。没曾想,积极参与到《庚子战“疫”》的作者,有好多人基本上没见先前写什么稿件,但是,他们这次不但创作了,包括杂文、散文、诗歌、日记、书法、绘画等等,而且质量不错。这在重庆杂文界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

作者自愿购书之积极,之众多,还有众多愿意收藏、欣然捧读的,前所未有。——《庚子战“疫”》还未正式付梓,就有不少作者说要买点去送人;首发仪式之前一周,作者们就争先恐后报名预购。订购数量扶摇直上,超出了编委会的想象,这在重庆杂文界是从未有过的。年届耄耋的老会员徐明虎先生因精力暂时不济没有写文章参与此书,但他高兴地掏钱订购以为收藏。

对于杂文事业发展及后续的社会影响力,尤其是在全国杂文界的影响力,于重庆杂文学会而言,也是前所未有的。——万事开头难,《庚子战“疫”》的成功出版,对于重庆杂文界未来的工作,无疑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和成功的起点;随着该书的被广泛收藏和不可或缺的对若干部门和重要人物的赠阅,其影响力是肯定不小的;据我不时浏览全国几个杂文微信群来推测,像我们重庆市杂文学会这样的战疫举动,是少见的,至少说在规模、在作者数量、在主题内容、在题材样式、在编辑出版的时效等方面,是屈指可数的,相信在全国杂文界是有一定影响力的。 

文/朱晴方(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