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渝忆“鱼 ”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张弥曼的传奇人生
2020-10-02 21:04:03 来源:重庆文艺网

“张奶奶,你说以前陆地上是没有动物的,是水上的动物到陆地上。那我想问鱼的祖先是什么,鱼的祖先的祖先是什么?”

10月1日,在重庆自然博物馆的咏霓科学讲堂上,一个小朋友的提问却“难倒”了研究鱼化石大半辈子的“张奶奶”。

伴随着一阵爽朗的笑声,台上的“张奶奶”坦诚地回答到:“这个问题非常好,说实在的我也很困惑,就像经常有人问宇宙之外是什么一样。”

“海口鱼究竟是不是鱼,直到现在大家都有争论,但它和鱼类有共同的衍生特征,所以我想它也可以看作是鱼的祖先之一。但是要问我它的祖先是谁,那我也说不出来。”

张奶奶思索了片刻,温柔却又坚定地说,“但我相信达尔文所说的,世界上的物种是同一个来源,至于怎么进化,这其中有很多谜团等着我们去探索。”

“张奶奶”究竟是谁?我相信读到这里,不少对鱼化石有兴趣的读者已经知晓。

她就是古脊椎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于2018年荣获“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的张弥曼先生。

当天,身着一件卡其色外套搭配直筒牛仔裤、帆布鞋的 84岁的高龄少女张弥曼受重庆自然博物馆邀请,为观众带来了一堂以《鱼化石有什么用?》为主题的讲座。

对于观众,这是一次难得的与院士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对于张弥曼而言,时隔79年再次回到重庆,内心却是感慨万千。

回忆重庆抗战往事 打不倒的是中国人的意志

1936年4月17日,张弥曼出生于江苏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后,张弥曼的父亲带着全家搬迁到重庆北碚。

那时,她才刚刚一岁。

人5岁以前的记忆处于比较模糊甚至空白的状态,但张弥曼对在北碚的这5年里印象非常深刻。

1940年的一天,防空警报响起,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张弥曼的母亲怀有身孕,行动不便。再想到之前的每次警报都平安无事度过,于是这一次她们决定躲在家里,不去防空洞避难。

她和母亲把两张桌子拼起来,上面架上床,再放上棉被,钻到桌子下避难。

然而张弥曼不曾想到,这一次炸弹真的丢了下来。

从乡下下班回来的父亲,看到火光冲天的竹篱笆,倒塌的天花板,无比绝望。“幸运的是,炸弹没有炸中房子,只是余震。”

医院门口,到处都躺着受伤的人;大街上,到处都是炸塌的房子,浓烟和尘埃慢慢升向天空,张弥曼的耳旁只有呼啸的风声和跪坐在废墟旁人们的恸哭声。

但这一切的惨痛并没有打倒中国人的意志。

张弥曼一家

“我的父亲、母亲非常年轻,才30岁出头,他们这一代人非常有信心能打败日本人。他们也非常努力地工作,做着科学事业开创的工作。”

就像张弥曼的父亲张宗汉,他是一位医学生物学教授,在神经生理学领域卓有成就。也正是受到父亲的影响,张弥曼从小对生物、自然科学充满了兴趣,立志长大后成为一名医生。

响应国家“地质报国”号召 弃医从“鱼”

2018年3月22日,82岁的张弥曼荣获了“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此前发布的评奖消息中说,张弥曼创造性的研究工作为水生脊椎动物向陆地的演化提供了新观点。

从小立志成为一名医生的张弥曼,为何最终成为了科学家?

张弥曼和科研人员开展野外考察

上世纪的50年代初,当时的中国正在朝工业化迈进,国家号召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地质这个特别需要人才的学科

于是,高三的张弥曼放弃学医理想,考入北京地质学院,以期为祖国寻找矿产资源。

1955年,张弥曼被送到莫斯科大学学习古生物学。但是,这位地质学专业的学生,完全不知道古生物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最后,在动物学家伍献文的建议下,张弥曼走上了“学鱼”的道路。

1980年,张弥曼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瑞典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工作,还带去了在云南曲靖早泥盆纪早期地层中发现的杨氏鱼化石。

张弥曼赴瑞典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工作。雅尔维克(前右一)张弥曼(前右二)

她采用连续磨片的方法,制出了蜡质模型——把杨氏鱼化石磨成很小的片,每一片要在显微镜下画一个图。2.8厘米的头颅,一共切了540余片。

最后张弥曼提出:杨氏鱼虽归入总鳍鱼类,但它没有内鼻孔。

之后她对同类化石继续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它们都没有内鼻孔,这样从根本上动摇了总鳍鱼类是四足动物祖先这一观点。

当时,张弥曼这一科学结论在世界古脊椎动物学领域引发轩然大波,因为这是对传统四足动物起源说的一次挑战,而挑战的对象正是瑞典学派权威、张弥曼的导师雅尔维克。

张弥曼与雅尔维克

但张弥曼却没有丝毫胆怯,因为她认为“必须根据事实说话”。

寄语青少年 永葆对科学探索的好奇心

“张奶奶,如果我每天都喂金鱼吃钙,它会不会也像伍氏献文鱼一样粗大的骨头?“在结束了2个小时的讲座后,张弥曼仍耐心地回答小朋友的奇思妙想。 

“好奇心非常重要,就像我发现杨氏鱼没有内鼻孔是挺高兴的事情,虽然老师不高兴,我还是高兴的。”张弥曼风趣幽默的回答惹得台下的观众开怀大笑。

就像前不久,张弥曼为北碚区朝阳小学题字“用科技托起强国梦”。

这不仅是她对这所小学学生的寄语,同时也是对中国所有青少年的期盼,“你们现在都有选择的机会,希望你们能努力把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做下去。”

好奇心是科学创造路上的引路人,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在参观重庆自然博物馆时,张弥曼感到非常意外,“展览非常专业,兼具学术性和科普性。”这里为小朋友提供了一个探索自然奥秘的园地,可以感受到馆方花了不少功夫。

当天,重庆自然博物馆馆长欧阳辉为张弥曼颁发科学顾问证书。至此,已有张弥曼、王成善、周忠和3位中科院院士受邀担任该馆科学顾问。他们将在馆内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博物馆发展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指导,提升重庆自然博物馆的开放水平和科研实力。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重庆自然博物馆提供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吴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