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文苑 | 凌泽欣 欣园诗话 2025第6期 (总第6期)关于用同一个词入诗的趣谈
2025-10-27 10:13:11 来源:重庆文艺网

文/凌泽欣

丁酉除夕(2018.2.15),鸡年与狗年交替,吾得《丁酉除夜》一首:

鸡欢狗乐罢冬寒,爆竹声中又一年。

白发迎春犹守旧,红包压岁要加钱。

新桃焕焕朱门耀,老酒融融腊味鲜。

不问韶华何去了,明朝照样吃汤圆。

   酒后兴起,发与诗友,一时雅和连连。

首和者前奉节县夔州诗词学会会长、《夔门诗汛》主编、《神农架日报》总编彭炳夔,诗云《步韵敬和凌会长除夜》 :鸡鸣狗到逐严寒,斗转星移又一年。霜鬓萧疏长抱病,药方厚积枉靡钱。禁沾美酒无缘醉,常背唐诗总觉鲜。壮岁精神似犹在,明朝定吃大汤圆。(彭会长自注: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重庆市诗词学会副会长,永川冯泽尧兄高和《和凌兄丁酉除夜》:联红门户去清寒,鸡唱声声接狗年。阖室儿孙崇孝德,开怀老少鄙银钱。斑斓春晚催人进,慷慨香醇佐海鲜。爆竹震天天破晓,神州万里庆团圆。

江津诗友发来《和凌会长除夜》六首,首和者是江津诗词学会会长陈绍斌。其曰:鸡鸣驱散一冬寒,犬叫荧屏给拜年。收到红包无数字,点开微信几元钱。电商网上财源旺,朋友圈中趣事鲜。守岁钟声敲子夜,九州群岛祝团圆。 接着是袁文发唱和:鸡催狗至贺新年, 门贴桃符万户欢。爆竹冲天飘笑语,小孙作揖要红钱。围观春晚心花放,细品香茶村事鲜。若问韶华何去了,讲台霜雪浸鬓间。莫泽明唱和:金鸡送旧辞严寒,玉犬迎春喜过年。百姓增资仍节俭,豪门摆谱舍花钱。声声爆竹儿孙乐,户户欢颜酒菜鲜。休叹今宵时日短,谁知转瞬又团圆。何志刚唱和:重山越水破天寒,孝老儿孙又聚年。垒桌腊肴欣竹箸,烦屏春晚枉民钱。崖高微信红包懒,拜厚先尊赤币鲜。出得柴门观跨岁,千岗竞放礼花圆。 胡德谦唱和两首:鸡鸣墙角辞旧岁,犬吠门前迎新年。老人屈膝忆往事,儿孙笑闹压岁钱。烟花爆竹冲天响,微信群发乐事鲜。阵阵梅香来野外,围炉举杯话团圆。(其二)墙角鸡鸣辞旧岁,门前犬吠闹新年。烟花爆竹冲天响,微信红包乐事鲜。孙辈围炉听往事,老翁倚杖发银钱。梅香阵阵高声趣,一曲春歌共话圆。 

一首除夕诗,一夕之间得八首和诗,甚为欣慰。其中用“汤圆”收尾和诗,仅彭丙夔会长兄一首,可见和诗众友笔力。

壬寅除旧,我又以“吃汤圆”入诗写了一首《壬寅除夜有题》(2023.1.21)

布新除旧喜开颜,抗疫收官捷报传。

腊酒倾杯休减醉,红包压岁更加钱。

回归故里人嘘叹,劫后余生梦恍然。

赫赫门神红焕绿,灯笼亮了吃汤圆。

此诗发出,有位友生用私微建议说,总见你的除夕诗“吃汤圆”,是否换个词汇。我当即采纳他的意见,改写尾句为“灯笼亮了就过年。”如下:

壬寅除夜有题(2023.1.21)

布新除旧喜开颜,抗疫收官捷报传。

腊酒倾杯休减醉,红包压岁更加钱。

回归故里人嘘叹,劫后余生梦恍然。

赫赫门神红焕绿,灯笼亮了就过年。

虽然改“吃汤圆”为“就过年”,亦不失雅,似乎感觉失去了灵动。

不过,在次年的除旧诗中,我也就没有再用“吃汤圆”入诗了。

癸卯除旧随笔(2024.2.9)

星移斗转换龙年,又接春风到合川。

万户灯将寒岁除,千杯酒得醉人还。

青葱出萃于冬后,老骥归程在眼前。

不必唏嘘牵旧事,新诗唱和好相传。

后来,我对用同一个词入诗的问题开始关注,循迹古人有无用一个词汇入诗的习惯。结果发现,古人并无此“禁”或曰“此避”。比如白居易在病中吟诗,就习惯用“心情”二字,我见了七例:

一、《病中早春》:膻腻断来无气力,风痰恼得少心情。

二、《得钱舍人书问眼疾》:春来眼闇少心情,点尽黄连尚未平。唯得君书胜得药,开缄未读眼先明。

三、《和元少尹新授官》:纵忙无苦事,虽病有心情。

四、《病中友人相访》:闲谈胜服药,稍觉有心情。

五、《病疮》:脚疮春断酒,那得有心情。

六、《南湖早春》: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七、《寒食江畔》:还似往年春气味,不宜今日病心情。

李白写“月”的诗很多,反复用“明月”一词入诗也不少,也举七例:

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四、“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

五、“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六、“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忆东山》)

七、“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哭晁卿衡》)

苏东坡也将“人生”二字反复入诗。例如:

一、“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和子由渑池怀旧》)

二、“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临江仙·送钱穆父》)

三、“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四、“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东栏梨花》) 

五、“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杜甫也有,他用“日日”二字入诗的例子我见了四个:

‌一、“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曲江二首》)

二、“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秋兴八首·其三》)

三、“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客至》)

四、“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愁》)

至于用某一个字入诗的习惯更为普遍。有个网站(诗词志)对李白、杜甫、白居易这方面习惯有个统计,兹借用录下,以作本文结尾:

李白、杜甫、白居易诗中习惯用的10个字如下:

李白诗中习惯用的10个字为:“不”字用过 965次;“人”字用过807次;“天”字用过705次;“山”字用过609次;“白”字用过581次;“云”字用过577次;“风”字用过572次;“一”字用过533次;“月”字用过 532次;“君”字用过523次。

杜甫诗中习惯用的10个为:“不”字用过945次;“人”字用过785次;“日”字用过598次;“风”字用过575次;“无”字用过572次;“江”字用过568次;“有”字用过559次;“山”字用过541次;“天”字用过510次;“白”字用过483次。

白居易诗中习惯用的10个字都在千次以上,分别为:“不”字用过2638次;“人”字用过1751次;“一”字用过1634次;“无”字用过1587次;“何”字用过1289次;“有”字用过1276次;“日”字用过1247次;“君”字用过1072次;“来”字用过 1061次;“风”字用过1057次。

看来,反复用同一个字词入诗,陈词旧调,无须避忌,只要诗出新意则好。

2025.10.25于合川欣园

(作者简介:凌泽欣,字欣慰,号钓鱼台主人,巴渝人氏。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华诗词学会评论委员会主任。《中华辞赋》编委,《诗词百家》《云帆诗友》《诗刊》前子曰社顾问,中国凌门诗社名誉社长,重庆市诗词学会第四届、五届会长。出版《中华诗词格律及写作常识讲义》《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凌泽欣诗词三百首》等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