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认定首批6家非遗工坊
2025-08-05 08:51:10 来源:梁平融媒

近日,梁平区正式公布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工坊名录,6家工坊成功入选,标志着梁平区非遗工坊保护工作迈入系统化、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

据了解,非遗工坊是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或传统手工艺的经营主体和生产加工点,通过保护传承非遗、促进就业增收及推动文旅融合,成为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桥梁。

此次认定的首批6家区级非遗工坊包括:梁平区德合泰木版年画非遗工坊、梁平流芳工艺竹帘非遗工坊、重庆厨韵调味品非遗工坊、梁平区印山红酒非遗工坊、白麻糖非遗工坊和梁平区合聚豆笋豆制品非遗工坊。

8月1日,梁平区德合泰木版年画非遗工坊,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徐家辉在为梁平木版年画盖章。

这些工坊覆盖了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饮食等多个领域。其中,梁平木版年画和竹帘制作技艺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并已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此次入选的区级非遗工坊既坚守着“一刀一凿”的传统匠心,也积极探索“守正创新”的现代路径,是连接传统文化根脉与当代生产生活的重要纽带。

8月1日,梁平区德合泰木版年画非遗工坊,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徐家辉在雕版。

近年来,梁平区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传承,持续加强三级名录体系建设和传承人制度建设,不断提升非遗工坊保护传承和发展水平,推动非遗工坊保护传承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在发展模式上,梁平积极探索“非遗+产业”“非遗+旅游”融合路径,开展非遗研学、技艺展示等活动,让非遗从“博物馆展品”变为“生活消费品”。在品牌建设上,引导工坊提升产品设计水平,开发适销对路的文创产品,通过搭建线上线下传播平台,不断扩大非遗产品市场影响力。在文化传承方面,形成了“群众认识非遗、参与非遗、热爱非遗”的良好社会氛围,非遗保护传承体系不断完善。在经济带动方面,工坊年产值稳步增长,成为乡村特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8月1日,梁平区德合泰木版年画非遗工坊,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徐家辉在给学生讲解梁平木版年画。

“下一步,梁平区将以首批区级非遗工坊为示范,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强化品牌引领,推动非遗工坊在产品创新、营销拓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突破。通过让非遗深度融入乡村全面振兴实践,使非遗工坊不仅成为守护文化根脉的‘传承站’,更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产业化传承中绽放时代光彩。”区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图 记者 郎兴花 实习生 顾珊毓